儋州市大成镇新营村:百亩牛油果缀满枝头,生态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黄桂风 摄影报道)在儋州市大成镇新营村,百亩牛油果种植基地里,饱满的果实压弯了枝头,在充沛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油亮的光泽。这片曾经以传统作物种植为主的土地,如今凭借生态牛油果产业的蓬勃发展焕发出全新活力。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先进的生态种植技术,一颗颗“绿宝石”正成为带动当地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为这片热土注入蓬勃的发展动能。

科技赋能生态种植  果实飘香产销两旺

8月23日,记者走进儋州恩智生态牛油果种植示范基地,只见连片的牛油果树郁郁葱葱,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打包,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基地创始人邱珍林与丈夫于2019年毅然放弃大城市的优渥工作,选择回到家乡儋州投身牛油果种植事业。“牛油果是浅根系作物,对气候和土壤要求极高。”邱珍林俯身仔细查看果树的生长状况,向记者介绍:“我们前期对全岛20多处候选地块进行了系统调研,最终选定大成镇新营村。这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出产的果实不仅口感细腻饱满,油脂含量丰富,成熟度达九成以上仍能保持运输新鲜度,品质优于许多进口产品。”

据介绍,该基地采用标准化、专业化管理模式,集成应用了三大核心技术:通过高效优质的生物有机肥土壤改良技术,配备有机水肥一体化灌溉与微喷设施,以及建立“以草防草、以虫防虫”的生态平衡维护系统。在种植过程中,基地坚持生态健康理念,全程使用羊肥、花生麸肥和生物菌发酵的有机肥,实施水肥一体化管理。从幼果期开始套袋保护,果园铺设防草布,采用全园人工割草方式维持生态平衡。“我们这种生态种植模式,既确保了牛油果的优异品质,也守护了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邱珍林认真地说道。

目前,该基地种植面积约100亩,年产量约20万斤,总产值达300万至500万元。其主打品牌“海南巨无霸牛油果”凭借“树上熟”采摘、有机生态种植和从枝头直达餐桌的新鲜度,形成了鲜明的市场竞争力。产品已畅销北京、上海、广州、江苏、云南、辽宁等全国多个省市。在销售旺季,基地日采摘量可达3000至5000斤,日发货量超过1000件。与此同时,基地还积极运用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方式扩大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拓展市场渠道。

家门口就业增收  技术赋能乡村振兴

牛油果产业不仅带来经济效益,更显著带动当地就业。采摘期从7月持续至10月,繁忙时每日需十余人同时作业,年用工需求达3000至5000人次。在该基地工作六年的工人邱双全告诉记者:“在这里工作收入稳定,还能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我对农业有浓厚兴趣,很满意现在的工作。”

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邱珍林表示下一步将在政府的支持下牵头成立合作社。“成立合作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合作社将统一提供技术支持,并搭建稳定的销售渠道,让农户稳定收益,形成种植——销售的良性链条。让农户既能在家门口就业,又能掌握技术自主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邱珍林说。

儋州市大成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成镇新营村牛油果产业的蓬勃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见效的生动实践。在产业培育过程中,镇政府通过“三措并举”全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一是针对企业创业初期面临的通路、通电、通水等“三通”难题,镇政府统筹协调各方资源,优先保障电力供应和灌溉系统建设,为规模化种植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积极引导企业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农业经营模式和管理经验,不断增强企业自身发展能力。三是积极协助企业向上级部门申报惠农补助资金,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从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到带动乡亲致富的“领头雁”,邱珍林夫妇的故事是儋州牛油果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在政府政策引导、企业技术创新与农户积极参与的协同共进下,这颗昔日“小众”的牛油果,不仅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明星果”,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责任编辑:冯   超】

【内容审核:李彦昆】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