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阳泉日报
市三舁果业专业合作社
农田上“开飞机” 轻松管护稳当挣钱
![]() |
“飞手”操作无人机为农户提供植保作业服务 |
立秋过后,大田玉米大多进入乳熟期,微风拂过玉米植株泛起层层绿色“涟漪”。
8月19日上午8点,清晨的露珠已经散去,市三舁果业专业合作社植保无人机“飞手”李思学来到位于郊区河底镇山底村的万丽家庭农场,开启了“订单”服务——完成100亩有机旱作新技术展示田的植保作业。
刚到地头,李思学就和万丽家庭农场负责人杨贵军钻进玉米地,察看玉米长势、排查虫情隐患。随后,李思学和同伴麻利地把一架极飞P150植保无人机从货车上搬了下来。检查电池、配比药剂、设定航线……他们认真地做着无人机起飞前的准备工作。
伴随着螺旋桨的嗡鸣声,载重75升的植保无人机按照预设的航线,从田埂上腾空而起,在距地面3米多的低空展开作业。悬停、转弯、喷药、躲避障碍物,李思学的操作精准又熟练。100亩有机旱作新技术展示田的植保任务,不到1小时就完成了。
“自从市三舁果业专业合作社拓展了植保服务的业务,周边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把农田植保的活儿交给他们做。他们的‘飞手’不仅操作植保无人机的技术好,而且施肥配药知识懂得多,有时不提前预约都‘抢’不到。”杨贵军笑着说,“过去10亩地靠人工打药要忙一整天,现在‘飞手’操作无人机5分钟就搞定,智慧种田真省劲。”
“要不说这科技惠农呢!”现场监督无人机安全作业的市三舁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有珠说。自从2022年推出植保服务业务,市三舁果业专业合作社已为周边农户提供植保服务近500次,累计作业面积超5万亩,蹚出了一条农田上“开飞机”、轻松管护、稳当挣钱的新路子。
相比人工作业,植保无人机不光效率高,损耗也能大幅降低。“人工作业容易出现的漏喷、重喷、喷洒不均等现象,植保无人机作业几乎不会产生。植保无人机相比人工作业用药量少说节省三成。正因为这种方式减少了农药使用量、节约了成本,很多农户愿意雇我们来服务,省心又省钱,植保效果也能保证。”李有珠说。
好效果,一传十、十传百。周边种植规模上百亩的种粮大户愿意付费享受市三舁果业专业合作社的植保服务,越来越多上年纪的农户也开始尝试这种新的田管方式。连日来,市三舁果业专业合作社的3名植保无人机“飞手”奔波在郊区、平定县、盂县等有植保需要的农田里。“赶上植保关键期,我们接到植保服务订单会‘兵分几路’同时作业,保证植保效果。”李有珠说,“无人机更新换代快,今年我们又添置了一台操作更简单的无人机,努力让先进农机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越来越高。”
正说着,一个预约电话又打了过来。将植保无人机固定在手推车上,一抬、一推“送”上货车,把用来配药的塑料桶固定好……李有珠带领植保无人机“飞手”利落地收拾好工具,奔赴下一片农田。(郭鑫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