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秸秆为原料,埋入土壤半年后即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这个普通餐盒不普通

□本报记者 张晓静

8月19日,走进位于濮阳市南乐县的濮阳市华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乐科技”)产品展厅,随手拿起一个看似普通的白色餐盒,背后都藏着不凡的“绿色科技”。“这个餐盒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埋入土壤6至9个月就能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实现环境零污染;旁边这个以甘蔗渣为原料的餐盒,虽然尚未量产,却代表着我们探索非粮废弃物高值利用的未来方向……”华乐科技总经理陈珂说。

近年来,南乐县聚焦打造全国最完整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产业链——以玉米秸秆或玉米淀粉为起点,经液化制糖、L-乳酸、丙交酯、聚乳酸及其改性材料,最终延伸至纤维、可降解薄膜、水稻育秧盘等终端产品。身处产业链下游的华乐科技,面临挑战:企业产品为可降解餐盒,主打日常使用,产品“接地气”却难高端化。

华乐科技的破局选择,关键一步就是深度融入我省“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农业强省”的战略布局。“我们已精准卡位预制菜包装赛道。”陈珂说。

与牧原集团的合作颇具代表性。今年,华乐科技抓住牧原集团从整猪屠宰转向精细化分割的升级机遇,为其“量身定制”多规格包装盒,用绿色、安全的“颜值”助力牧原产品进军大型商超。

逆势增长的成绩单印证战略定位的成功。今年上半年,华乐科技产值突破8000万元,同比增长43%;生产线从12条扩至15条,日产能稳定在18吨至20吨。目前,华乐科技70%的产品在本省“消化”,服务客户涵盖千味央厨、禾胜合、阿利茄汁面等知名品牌。

捕捉市场增量并非易事。“与牧原这类头部企业的合作,我们拿到的BRC食品级认证是关键突破口。”陈珂坦言,随着国家对食品包装的要求日趋严格,许多小厂因缺乏资质与规模被迫出局,“再差的市场也有赢家,我们的焦点始终在‘修炼内功’上。”

数智赋能是华乐科技苦练的“内功”之一。在华乐科技车间,从进料到最终环节,全程实现真空管道精准输送,不落地、自动化、智能化。“员工从80余人精简至30多人,产能反而提升15%。”陈珂说。

据悉,华乐科技打造的“5G+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河南省首批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通过构建“全厂一张网、一平台、N个数据采集点”的智能系统,该企业不仅实现降本增效,还彻底解决行业痛点。“配方不稳定会导致产品不稳定,进而引发客户投诉和赔付。”陈珂举例说,数智改造使生产实时可控、原料配比精准,之前餐盒中可能有头发丝、蚊虫等异物混入的问题被杜绝。

技术攻关是另一重“内功”。面对可降解餐盒耐高温性能不足的行业瓶颈,华乐科技与天津科技大学架起产学研联合“桥梁”。企业出题、高校解题,耐100摄氏度以上高温的可降解餐盒应运而生,显著提升适用性。“微波加热、盛热汤热水毫无压力。”陈珂说。

一个普通餐盒的“突围”,正是一个鲜活样本。只要顺应绿色转型方向、深耕核心技术,看似寻常的产品也能迸发出非凡的竞争力。

【来源:大河网】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