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新生,水发神农戈壁现代农业产业园种出“红色希望”

甘肃酒泉的戈壁滩,曾因年降水量稀少、土壤盐碱、风沙频繁以及昼夜温差大、年温差高而几乎无法开展稳定种植。如今,水发神农甘肃酒泉戈壁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建成476座日光温室,托管运营300余座大棚、1座连栋温室,园区创造就业岗位400个,带动周边350名农民稳定增收。数据背后,是戈壁荒滩向现代农业转型的真实写照,也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戈壁新生 温室里的红色希望

过去,村民张英雄每年仅靠大田种玉米和零工维持生计,年收入不足2万元。如今,她每天穿梭在温室、拱棚和连栋温室之间,忙碌于育苗、施肥、授粉、采摘和分拣,一天几乎没有闲暇。园区总覆盖面积达3000亩,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番茄的清香,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每一株果实都凝结着农民的汗水与智慧。每个大棚一茬产西红柿约5000斤,全园区年产量可达2000吨,可实现越夏茬种植,采摘期正好填补山东大棚西红柿清棚后的市场空档。

园区面临的自然环境极具挑战:年降水量仅87毫米,土壤盐碱、风沙频繁,昼夜温差可达15℃,年温差高达40℃,夏季高温可达42℃,冬季寒风低至-28℃,每天清晨,工人们就顶着寒风或烈日走进温室,翻土、浇水、疏果、施肥,每一株西红柿都需要细心呵护。风沙中弯腰的身影、手上厚厚的老茧,都是与土地抗争的痕迹。

科技护航 园区的管理与技术保障

在极端自然环境下,戈壁农业成功离不开科学管理与技术的支撑。园区设运营管理中心,用智能化系统全天候监控温室及托管大棚,对温度、湿度等数据化管理,精确控制作物生长条件。同时,引入熊蜂授粉技术和智能喷灌系统,结合自然授粉与水肥精准供给;自动卷帘与通风系统根据环境数据调节室温,降低季节因素对作物的影响。技术团队每日巡检、分析数据并调整策略,保证产量和品质。此外,园区设研发实验区,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学试验,每年收集大量环境监测数据,为温室管理和作物优化提供决策支持,实现全链条技术保障,既保障了作物产量和品质,也为戈壁农业可持续发展积累了经验。

产业延伸 荒漠里的现代农业链条

在戈壁滩温室,西红柿只是开始。水发神农延伸产业链,实现设施农业全程增值。园区有16亩育苗基地、1个分拣和储存中心,实现育苗、种植、采摘到分拣、包装、销售一体化管理。为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园区打造“祁连雪”品牌,与国内农批市场、连锁超市、电商及直播平台合作,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每年供应2000吨西红柿,覆盖省内外30个城市,满足旺季需求,缩短销售周期,减少农户损耗。同时,园区推动科研创新,引入智能喷灌、自动卷帘等技术,实现温室环境精细化管理,保障西红柿高品质生长。

【来源:大众网】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