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助力棉花提“质”增效

本文转自:益阳日报

陈徐文倩

  棉花种植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但真正的现代化转型始于新中国成立后。过去,各地的棉花生产仍以人力为主,棉农们需要在炎炎烈日下弯腰劳作,手工完成打顶、采摘等繁重工作。随着种业科技创新不断推进,不少地方的棉花生产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播种、除虫,到收获,基本能实现机械化和无人机作业。但我市部分地形为丘陵山区,对于我市而言,想要在丘陵地区种植棉花就更要注重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的紧密结合。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不仅在棉花大县开展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还打造了机采棉标准化基地,突破了中小型采棉机应用瓶颈。不久前,笔者在桃江县牛田镇观庄村采访时,棉花种植户肖跃光就认为,现在搞农业根本离不开科技。“我种棉花三年,今年终于引进了一台集机播机收于一体的多功能农机设备,过去一周才能播完的种子,用这台机子两天便能播完,帮我省去好多‘麻纱’事。”肖跃光说新设备的作业效率很高,等到棉花采收时,一天就能完成60亩的采摘任务,相当于20个人一天的工作量。如今看来,科技赋能棉花生产已成为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精准种植、智能管理等技术革新,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品质。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