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作伴好还乡①从澳洲海岸到无锡鱼塘,海归小伙返乡当“塘主”

【开篇语】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 “新农人” 们与故土有着深厚的羁绊 —— 生于斯、长于斯,学有所成后,又带着知识的积淀、技能的底气、创新的想法和滚烫的梦想,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正是这样一群人,为乡村注入了蓬勃的创新动能,激活了深度的发展潜能,成为带动农村经济提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引领乡村产业升级的生力军。

2025 年,我们策划 “新农人代言复兴路 —— 青春作伴好还乡第二季” 大型融媒体行动,通过深度专访与纪录片的形式,以媒体视角捕捉江苏 “新农人” 在乡村田野间逐梦的身影,展现他们身体力行、争当农业高质量发展 “领跑者” 的生动实践与群像风采。

本期,我们将镜头聚焦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谢埭荡村,一同探寻新农人徐俊磊的创业故事。

从黄金海岸到鱼塘边:为爱归乡的“跨界青年”的养鱼初心

“阳光、沙滩、咖啡、写代码,我本来认为自己会在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待一辈子。结果现在是草帽、饲料、鱼塘边,一待就是一整天。”初见徐俊磊,这位皮肤黝黑的小伙子,正坐在筏子上给他的鱼儿们喂食。“为什么要回来?因为爱情!”2009年为爱回国后的徐俊磊成了一名斜杠青年“当过老师,折腾过芯片、开发过APP、也做过职业经理人。”

“我本身爱吃,一群好朋友没事在一起就研究美食,当时市场上几乎吃不到新鲜高品质的刀鱼,正好朋友里有做水产研究的,我们就想着能不能自己养一些好吃的鱼。”徐俊磊和几个好友一拍即合,2021年在无锡承包鱼塘养起了刀鱼。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从 “门外汉”到亲力亲为的“养鱼人”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我们几个合伙人都有别的工作,第一个塘投下去之后,只雇了几个工人来管,养了几个月之后,捞起来一看,刀鱼几乎都没怎长。”

“我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一件事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做好。”2022年,徐俊磊辞去工作,全职养起了鱼。与刀鱼的鲜美可人和高收益相比,养殖刀鱼则是以“难养”闻名。徐俊磊从挖鱼塘学起,水温控制、饲料配比每件事都自己上手去做,“刚挖鱼塘的那个夏天,天特别热,每天衣服、裤子、鞋子、袜子全是湿的,身上都找不到一块干净的地方擦眼镜”。徐俊磊告诉记者,以前他陪老婆每周都要回一趟娘家,一连好几个月扑在鱼塘上没过去,岳母都偷偷跑去问老婆是不是两人感情出问题了。

在试错中成长:政策助力下的技术突破与“恋上鱼塘”

“水温、水质、饲料,当时每天都有新问题等着我去解决,早晨一睁眼就一大堆问题,刀鱼对水温、水质的变化很敏感,控制不好就会死,记得当时一场暴雨,养殖塘的水质瞬间恶化,鱼苗死了不少。”“不会,咱就出去学。”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的帮助下,徐俊磊陆续参加了不少水产养殖方面的培训,也联系上相关专家不停试验、调整,通过在池塘中养殖花鲢、白鲢、草鱼,让水体自净。“虽然很难但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给我提供了很大的情绪价值,我感觉每天都在进步。最后不到鱼塘去我都觉得怅然若失,就像和鱼谈起了恋爱一样,每天最开心的就是早晨往东边开车50分钟到鱼塘,迎着朝阳巡塘,看着鱼一天天变大!”

丰收的喜悦:22个月养出2两刀鱼,鱼塘变身“聚宝盆”

2023年和刀鱼谈了快两年“恋爱”的徐俊磊,迎来了他们爱情的结晶,“2024年春节前我们拉了一网刀鱼,那天气温很低,是不应该拉网的,我们出于好奇,想看看有没有惊喜,结果那一网捞出来的刀鱼有2两,当时特兴奋,因为这种规格的刀鱼在实验室里起码都要养三年,结果我们22个月就养出来了,当天兴奋得根本睡不着。”

历经3年多的精心培育,从当初孤单一汪口塘,如今徐俊磊开拓出十二口碧波鱼塘;曾经以刀鱼为单一养殖品种,如今鲥鱼灵动、河鲀憨态、螃蟹横行,品类繁多。徐俊磊说他最大的秘诀就是敢于尝试,“作为门外汉,我啥也不懂,全部从零开始学,但是这也是我最大的优势,我不给自己设限,只要有成功的可能性,哪怕1%我都敢试。”

如今,徐俊磊的渔满塘发展成为占地面积超200亩的现代化特种水产养殖基地,拥有12个标准化养殖池塘和智能化养殖设施。这里不仅稳定实现长江刀鱼年产量超500斤,鲥鱼、河豚、螃蟹等特色品种年产量也分别突破2.5万斤、1万斤和2万只。销售版图不断扩张,产品畅销长三角地区的高端餐饮市场。他还成功带动了周边200余户村民参与特色水产养殖,为当地创造了超15个就业岗位,人均年收入提升40%以上 ,“鱼塘”变成了乡村振兴的 “聚宝盆”。

共富之路:带动村民增收,让“长江三鲜”香飘更远

“未来我就想着两件事!一是把手里最好的鱼苗卖给大伙儿,手把手教养殖技术,搞出一套谁都能学、谁都能用的养殖方法,带着周边的村民们一起干,大家一起养 “长江三鲜”,有钱一起赚!再一个等规模起来了,做深加工,把新鲜的刀鱼、鲥鱼、河豚做成方便保存的美味。到时候不管是国内的朋友,还是国外的食客,都能随时吃上地道、高品质的长江三鲜!”

从被人质疑的 “海归傻小子”,到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带头人,徐俊磊用坚持和智慧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年轻人在乡村这片广阔天地勇敢逐梦。

出品人:刘大颖

总策划:王 璟

统    筹:张 洪 喻文君 杨恒国

编    导:朱信智

拍    摄:杨恒国 陈金刚 朱信智

剪    辑:朱信智

美    编:赵 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朱信智

校对 盛媛媛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