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距离今年伏季休渔期结束还有13天,53岁的即墨区鳌山卫街道七沟三村渔民于仕香和妻子一起来到码头,对自家渔船再次检查维护后,开始准备渔网和油料。于仕香望着休养了4个月的大海,对开海后的收成充满了期许。当天,记者在即墨区东部沿海几个渔码头看到,渔民补网、修船等备战开海的图景随处可见。9月1日,黄渤海将结束4个月的休渔期,青岛数千艘渔船将驶离码头,全面展开海上捕捞。
对渔船全面“体检”
8月19日上午,在即墨鳌山湾畔,几名渔民正顶着烈日检修渔船。今年55岁的于仕巧和另一名渔民在船舱内只待了几分钟,就已经大汗淋漓了。老于介绍,为了做好9月1日出海准备,渔民们每年8月都要对渔船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对受损的零部件进行更换,以确保出海安全。
家在即墨区鳌山湾畔的渔民于文龙,已经提前半个月将自家60马力的小渔船检修好,又修补了旧渔网,还特意购买了一张新网备用。一切已准备停当,只等开海后撒网捕捞。随着9月1日的临近,即墨区鳌山湾畔、田横湾和丁字湾沿海一线的渔民也开始忙碌了起来,纷纷修船补网。
作为鳌山湾畔土生土长的“耕海人”,60岁的冯炳青祖祖辈辈靠大海为生,用辛勤的汗水换来海洋的馈赠。冯炳青告诉记者,根据他的经验,9月1日,青岛数千艘出海捕捞的小渔船会在当天返航靠岸,带回来的对虾、螃蟹、黄姑鱼和八带等将成为今秋捕捞的“头鲜”。眼下,冯炳青和许多渔民一样,就等着开海当天千帆竞发、虾蟹满舱。
万事俱备只等开海
今年53岁的鳌山卫街道七沟三村渔民于仕香祖祖辈辈靠打鱼为生。昨天,他和妻子一起来到码头,精心修补自家的渔船,哪个地方生锈了就打磨一下,哪个地方不结实了就加固一下,并给船身刷了一遍油漆,确保渔船在出海捕捞过程中的安全稳定。
“马上就要开海了,再不修补就来不及了。”于仕香说,他家修补渔船算是晚的了,早在半个多月前,很多渔民就开始忙碌起来。
“因为出海的距离不远,需要准备的主要是生产物资,包括水泵、柴油和装活鱼活蟹子的箱笼等。听说今年蟹子是个丰收年,我现在特别想看看出海后的收成咋样。”渔民孙吉照介绍,这两天很多人已经开始陆续往船上搬运物资,为出海做最后的准备。
“由于这几年出海的渔船数量减少,加上休渔期延长,海洋资源逐步恢复。”即墨区田横省级旅游度假区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前几年,即墨区一个乡镇的渔船数量就能达到上千条,现在许多船只都改作了养殖船。近几年,青岛非常重视对海洋资源的保护,采取了多种措施,人工增殖放流的数量和规模也一年比一年大,渔民们的收益也在不断提高。
记者了解到,4个月的休渔期里,大多数渔民闲不住。“出去打打零工,帮人修船补网挣点零花钱。”一位渔民说,他出海捕鱼20多年了,已经习惯了这种耕海牧鱼的海洋生活。休渔期间,他和村里的几名渔民一起,到附近的修船工地打零工,每天也有一定的收入。但是只要一开海,他们就会按捺不住对出海的渴望,辞工回到渔船上。
一季收入超10万元
记者了解到,按照2022年农业农村部和山东省海洋伏季休渔政策规定,小型张网(坛子网)渔船休渔时间为5月1日12时至8月20日12时;使用刺网、拖网、围网、老牛网等网具的捕捞渔船仍需严格执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规定,到9月1日12时方可出海作业。8月20日被称为“小开海”,但极少有渔民出海捕捞,大家都忙着做好9月1日出海的各项准备,因为这个时候可以撒网捕捞,收获量大。
鳌山湾渔民于仕巧介绍,一年中就属9月1日开海后收获最多,因为这个季节海上风浪不大,出海频率高。就拿去年来说,从9月1日开海到冬季气温下降不能出海为止,其间,一共有60多个出海日,每条小渔船都能收入10多万元。而稍大些的渔船出海日能达到80天以上,纯收入超过20万元。
开海后,青岛的小海鲜不但数量和品种增多,价格也会有所下降。市民想要在开海当天“尝头鲜”,可以前往小港、沙子口、南姜、会场、红岛、积米崖、营海、港东、田横岛山东头、鳌山湾七沟等码头。
增殖放流虾蟹“游”上餐桌
“9月1日开海后,捕获的海鲜中肯定会有不少增殖放流的鱼虾。”即墨区海洋发展局工作人员介绍,根据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的统一安排,每年都会在鳌山湾海域进行增殖放流。今年5月底,即墨区海洋发展局在鳌山湾海域组织实施了2025年度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放流优质渔业苗种约1.8亿单位,超额完成放流任务。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可以有效补充天然种群数量,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修复生物多样性,同时能提高当地群众保护渔业资源的意识。
据介绍,在青岛海域增殖放流的鱼、虾、蟹品种以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褐牙鲆等为主,放流区域主要在胶州湾、灵山湾、鳌山湾、崂山湾海域。黄海水产研究所专家介绍,牙鲆鱼、中国对虾、梭子蟹等“土著品种”是青岛市增殖放流最多的。对虾和梭子蟹的生长周期较短,放流时不过一指宽的虾苗、蟹苗,开海后就能“游”回市民餐桌。此外,梭子蟹为近岸洄游物种,非常“恋家”,从经济效益角度来讲,回捕率较高。(来源:观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