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授粉后灌浆期还需管理吗?听听老农户经验之谈

玉米授粉结束后,还用不用管理了?

有人说“授粉后就不用管了,打药纯属浪费钱”。

有人说“授粉后还要管理,去年就是因为没打药,后期虫子把叶子啃得不像样,产量差了一半”。

本篇内容,小帮手就和大家说说玉米授粉后的问题,看看田间到底是否还需要管理?

玉米授粉结束以后就要进入灌浆期了,玉米在灌浆期的生育中,不仅对于水肥需求大,病虫害的管理也要上心。

玉米籽粒是否饱满?会不会有秃尖缺粒?千粒重和产量高低?都和玉米灌浆期的生长至关重要。

玉米灌浆期有哪些病虫害?

玉米螟:南北种植区都很常见,灌浆期之前,会在叶片里为害,进入灌浆期后,就往玉米果穗里钻,危害玉米粒。剥开玉米苞叶,里面不仅能看到多条幼虫,还全是虫粪,产量和品质都降低。

玉米粘虫:也是灌浆期一种常见的害虫,吃得多,危害大,成群出现,不仅吃食叶片,还啃食玉米粒。

和玉米螟有类似的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玉米螟是钻着吃,玉米粘虫是从边缘往中间啃,集中在清晨或傍晚较多。

大斑病和小斑病:玉米灌浆期常见的2种病害,尤其遇到连阴雨天气,蔓延得特别快。

大斑病的病斑大而少,严重时能从底部叶片一直蔓延到顶部,整株叶子都变成焦枯状。

小斑病的病斑小而多,呈椭圆形,有时候病斑中间会出现同心轮纹。

不管是大斑病还是小斑病,都会破坏叶片的光合作用。而玉米灌浆期全靠叶片制造养分,一旦光合作用受影响,籽粒就会灌浆不足,秕粒增多,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

穗腐病:玉米处于灌浆期时,如果当地降雨多,田间湿度大,就容易发生穗腐病,尤其是果穗顶部先开始。

玉米穗腐病会导致籽粒出现褐色或黑色的斑点,慢慢扩大成霉层,有时候白色,有时候是粉红色,用手触摸,果穗会变得发黏。

玉米灌浆期打药不能乱打

1、选对药是关键。

防治玉米螟、玉米粘虫,可喷施氯虫苯甲酰胺或者甲维盐,数量较多的话,建议使用复配药剂。

防治大斑病小斑病以及穗腐病,可喷施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等三唑类的杀菌剂,危害严重, 也建议选择复配杀菌剂。

2、打药时间要瞅准。

玉米授粉以后,温度还很高,避开高温和降雨时间短。最好选在上午 9 点前或者下午 5 点后。要是赶上连阴天,雨后转晴就得赶紧打,这时候病虫害最容易爆发。

3、喷药部位要注意

玉米授粉以后,植株长势较高,人背喷雾器已经不能打药了,使用高架车,一些农户担心压坏玉米。

所以,不少农户选择植保无人机打药,打药时,一定要注意,除了叶片正面外,叶片背面、果穗等部位也要打到,需要给机手提前说一下。

哪些情况可以少打药或不打药?

并不是所有地块的玉米,进入授粉期以后都要打药,如果田间病虫害少,就没必要去打药了,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判断。能少打就少打,能不打就不打。

对于前期管理到位的地块。比如播种时拌了种衣剂,中期已经喷过两次药,现在植株长势健壮,叶片没病斑,果穗上也没发现虫子,这种情况不用急着打药。

另外,和品种也有一定的关系,现在不少新品种抗病性强,只要不是特别严重的年份,灌浆期基本不用额外打药。

而对于即将成熟的地块,比如玉米已经进入蜡熟期,籽粒变硬,叶片开始自然发黄,这时候病虫害对产量影响不大,就没必要打药了。

除了病虫害防治,这些管理也得跟上

玉米灌浆期要想高产,需要多个方面综合管理,除了上述病虫害需要打药管理外,下面要说的也不可丢。

一是干旱要浇水,可能很多农户觉得没必要浇水了,实际上不是的,灌浆期对于水分的需求较大,如果长时间处于干旱的土壤中,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

浇水时建议用喷灌或者滴灌,别大水漫灌,免得根系缺氧。当然,不是特别旱的情况下,或者即将有雨的情况下,就不要去浇水了。

二是要追肥,如果灌浆期遇到叶片发黄缺肥,这时候可以喷点叶面肥,像磷酸二氢钾加尿素,不要去田间追肥了,以免碰倒玉米植株。

三是如遇倒伏不要盲目扶起。灌浆期时玉米头重脚轻,遇上大风容易倒伏。要是发现倒伏,不要直接扶起。如果轻微倒伏,自己会恢复。如果倒伏严重,扶起时容易折断茎秆。

综合上述内容,玉米灌浆期可以说是玉米高产形成的 “最后一公里”,可不能在这时候掉链子。

问问大家,你种植玉米时,授粉后进入灌浆期还会做哪些管理呢?还是什么都不做?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