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野菜快没了,你吃过几种?全吃过我服你

农村野菜现在可是稀罕物,城里人想吃都得花大价钱!今天聊聊五种快要“消失”的野菜,尤其是鼠麴草、羊肚菜和鸡枞菌,这些山里的宝贝,不仅味道好,还有不少故事和价值。保准你听完就想去山里找找看!

鼠麴草,听名字可能有点陌生,但它可是清明节的“老朋友”。每年清明,农村里家家户户用它做青团。摘来鲜嫩的鼠麴草,用开水烫熟,捞出来挤干水,碾碎了混进糯米粉里,揉成团。做出来的青团绿油油的,咬一口满嘴清香,软糯又带点草香味。这东西不光好吃,还有个大作用——染色!青团那抹绿,全靠它来撑场面。现在城里超市卖的青团,哪有这地道的味道?

做青团的步骤其实不复杂。把鼠麴草洗干净,热水烫一下,捏碎后跟糯米粉和匀,搓成小团子,蒸熟就行。有的人家还会在里面包点豆沙或者咸蛋黄,甜的咸的都好吃。以前农村小孩都馋这口,过节的时候围着灶台转。现在呢?年轻人不爱干这活,鼠麴草慢慢就不常见了。谁家要是还能做一盘正宗青团,那可是手艺人!

采羊肚菜可不是件轻松活。得翻山越岭,钻进湿乎乎的林子里,眼睛瞪得像探照灯,生怕错过一棵。这东西喜欢藏在树根下或者石头缝里,找到它跟中彩票似的。城里人可能没吃过,但山里人一提羊肚菜,都两眼放光。现在环境变了,山里的野菜越来越少,羊肚菜也渐渐成了“稀有物种”。

鸡枞菌就更不用说了,简直是野菌里的“顶流”。这家伙味道鲜得让人流口水,名字也接地气——因为吃起来像鸡肉,鲜得不得了。鸡枞菌只有大雨过后才冒头,喜欢长在山里的草丛里。找到它得靠眼力和运气,采回来炒一盘,香得隔壁邻居都能闻见。有人说,鸡枞菌的蛋(没长开的菌)比成熟的还鲜,拿来煮汤,味道能把人美得冒泡。

鸡枞菌的吃法多得很。炒肉、煮汤、炖鸡,随手一弄就是道硬菜。以前农村人上山,采到鸡枞菌就像过年,回家立马开火做一顿。现在呢?城里人想吃,得去高档餐厅,花好几百块点一盘。数据说,鸡枞菌的市场价有时候能飙到一千块一斤,比肉还贵!可即便这样,还是供不应求,谁让它味道独一无二呢?

这些野菜不光是吃的,更是农村生活的记忆。小时候,村里人没事就上山采点野菜,回家炒一盘,简单又满足。现在生活好了,超市里啥都有,可这些山里的味道却找不回来了。鼠麴草、羊肚菜、鸡枞菌,哪一个不是老一辈的心头好?但年轻人忙着玩手机、刷视频,哪还有心思去山里找这些宝贝?

野菜少了,原因也不难猜。山里的环境变了,树砍了,地开发了,野菜的生长地越来越少。再加上现在人懒得动手,宁愿去超市买现成的,哪还管这些“老古董”。有数据说,过去十年,农村野菜的种类减少了差不多三成。长此以往,下一代人可能连鼠麴草长啥样都不知道了!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希望。有些地方开始保护这些野菜,比如建自然保护区,或者搞野菜种植基地。像云南、贵州那些山多的地方,当地人把鸡枞菌当宝,专门研究怎么人工种出来。效果还不错,听说有些基地一年能产几吨,卖到全国各地。这不光保住了野菜,也给当地人多了一条赚钱路。

这些野菜的故事,其实也是咱们国家变迁的缩影。以前吃野菜是为了填肚子,现在吃野菜是为了找回那份乡土味。中国的农村,从过去到今天,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滋养着每一个人。像鼠麴草、羊肚菜、鸡枞菌这样的宝贝,承载的不只是味道,还有几代人的感情。希望以后,咱们还能在山里找到这些“野生黄金”,也能在饭桌上找到那份熟悉的感动。你说呢?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