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八月中旬,正是秋粮生长的冲刺期,对于安徽省五河县小溪镇的万亩“小白沙”花生田来说,此刻的田间管理尤为关键。“秋粮要丰产,田管是关键”的农谚,在这里正通过科技的力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丰收图景。
走进小溪镇蒋庄村的花生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意。花生植株根茎粗壮,叶片舒展翠绿,长势喜人。种植户们正忙碌着,他们并非仅凭经验埋头苦干,而是在农技人员科学指导下,进行着精细化的田间作业。施肥、灌溉,每一项操作都讲究时机与分寸。
科技赋农,精准服务到田头。这份精细管理的底气,源于小溪镇扎实推动的“科技赋农”实践。作为有着悠久种植历史和超万亩种植规模的花生主产区,小溪镇深知科技是产业提质增效的核心。镇农技站专家们的身影频繁出现在田间地头,他们不仅仅是“看”,更是“诊”。通过“线上培训+线下实地指导”的双轨服务模式,科技知识跨越空间限制,精准送达种植户手中。尤其在当前花生生长的中后期关键阶段,这种点对点的技术支撑显得更为重要。
科学防控,筑牢丰收屏障。病虫害防治是确保花生稳产增收的关键战役。在小溪镇的花生田里,防治工作不再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农技人员指导种植户们根据不同地块的苗情长势和病虫害监测数据,实行“分类施策”。防治时机、药剂选择、施用方法都讲求科学精准,力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害损失,为花生健康生长筑牢安全屏障。
精准“诊疗”,解决生产难题。科技赋农的魅力,更体现在解决具体问题的精准高效上。在蒋庄村,种植户的花生田里部分植株出现了黄叶现象。镇农技人员闻讯迅速赶到,经过仔细勘查土壤和植株样本,很快“诊断”出症结:问题源于地块土壤偏碱性,抑制了花生根系对铁元素的吸收,导致生理性黄叶。开出的“处方”简单而有效:适量补充铁肥和锌肥。这种基于科学分析的“靶向治疗”,迅速遏制了黄叶蔓延的势头,避免了可能造成的减产损失。
今年,小溪镇在持续深耕“小白沙”花生产业、提升品质效益的同时,也在积极优化农业种植结构。而贯穿始终的,是对科技服务的强化。下一步,小溪镇农技力量将继续扎根田间,加强全生育期的技术指导。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指导农户做好防灾减灾预案,为即将到来的秋粮丰收打下最坚实的科技根基。(董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