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海牧渔“芯”动能,阳江打造海水种业新高地

海水种业是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的源头,又被称作海洋牧场的“蓝色芯片”。阳江广阔的蓝海海域也孕育着庞大的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形成“亲鱼-鱼卵-鱼苗-成品鱼”循环生产链,打造牧海耕渔“强芯针”,扩大拓深养殖空间,为建设“蓝色粮仓”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动力。

阳江市鸿运海水种苗繁育有限公司扎根海陵岛,眼下已进入投苗期,公司种苗繁育场里多口池塘里生机涌动,从受精卵孵化到孵出鱼花,再进行标粗,池塘里的数十万条金鲳鱼苗正活跃地吸收“补给”,等待下一步运送至深水网箱养殖。圈在深水网箱内的数批深海养殖金鲳鱼体型匀称,收成在望,从繁到养,鸿运种苗公司已成功建立起涵盖亲本培育、苗种生产到海上养殖的综合型企业模式。

清晨,阳光暖暖地洒在海面上,水面波光粼粼。记者跟随鸿运种苗公司技术工程师彭俊耀的脚步登上了作业船,向着金鲳鱼亲鱼培育以及催产区出发。到了目的地,有两个工人已经在海上忙碌着,他们熟练地拉网收集鱼卵,细密的网被有力的手拽着一点点围拢,卵粒也一点点被收集。

这一方不算太显眼的养殖基地,却保有目前广东数量规模较大的金鲳鱼种鱼。全国率先攻克金鲳鱼人工繁育技术的第一代“探索者”彭俊耀介绍,金鲳鱼适应南方养殖大水体生态且养殖周期短、经济价值高,与当前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加快海洋渔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十分契合,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金鲳鱼一跃成为“第一海水鱼”。

近年来,随着金鲳鱼养殖设备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人把金鲳鱼从传统的木排养殖转向深水网箱养殖。2024年,海陵闸坡在巩固传统网箱养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深水养殖,当地共有传统网箱8956个,面积29.6万平方米;深水网箱160口,面积8.1万平方米,深水网箱养殖总产量2.02万吨,总产值5.6亿元。

彭俊耀也跟上了这个“风口”,除了种苗繁育之外,还布局了近20口90米周长的深水网箱进行养殖,意图打造金鲳鱼从繁到养的规范化养殖模式。“相对内湾养殖,海陵岛外海养金鲳鱼长得更快,因为可摄食的营养物质更多。按照海域状况,这边的金鲳鱼一般在清明前后开始投苗,5~6月份最多,每年能养殖两造,每个网箱一造产量约5万公斤。”

目前企业培育金鲳鱼优质种鱼约8000尾,年催产金鲳鱼鱼卵约1000公斤,繁育金鲳种苗1000多万尾。在一体化繁育的基础上,鸿运种苗公司还积极与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开展合作,进行金鲳鱼以及其他海水鱼的良种选育及推广。

种业是现代海洋牧场产业链的核心引擎,是蓝色经济崛起的关键支点。近年来,阳江不断推进一体化繁育,瞄准种业振兴促进产业集聚成势,现代化海洋牧场正从规模扩张迈向高质量发展,在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平台搭建、组建产业联合体多项工作取得突破。

据介绍,目前,阳江已建设了南海特色海洋牧场鱼类遗传育种中心,引进博士工作站和科技专家工作站,成功培育卵形鲳鲹、石斑、鲷科鱼类等30多个海水优质亲鱼品种;采取“合作社+基地+科研单位+渔户”合作模式,形成“亲鱼-鱼卵-鱼苗-成品鱼”循环生产链,建成全省最大的海水鱼苗生产基地,目前已经创建7家省级水产良种场和1个市级海水种苗产业园,年产蚝苗45亿粒、虾苗88亿尾、海水鱼苗33.6亿尾,海水鱼苗产量占全省49.4%。

文 | 记者 戴灵敏 通讯员 黄惠明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