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左江日报
无人机在喷洒农药。
大新讯 “以前雇人喷药,1000亩地得5个人干10天,现在用无人机,2个人配合操作2天就能搞定,不仅省工省心,药效还更均匀。”近日,在大新县雷平镇怀礼村的千亩农田里,种植大户黄志江操控的无人机穿梭在绿油油的蔗田上空,细密的雾状药液均匀覆盖叶片,这一幕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新景致,也标志着科技赋能让传统农业焕发新活力。
种植大户农建波承包了800亩土地,曾长期被田间管理的“用工难”“成本高”困扰。“过去喷药全靠人工,一人一天最多管15亩,农忙时雇人工资高还难找。”他算过一笔账:传统人工喷药每亩成本约50元,无人机喷药每亩成本降至20元,以千亩规模计算,一季就能节省2万元,效率却提升了6倍至7倍。现场可见,无人机通过GPS定位自主规划航线,在离地4米的高度匀速飞行,药液经雾化后精准附着在作物正反叶面上,避免了人工喷药漏喷、重喷的问题。“无人机能根据作物高度、密度自动调节参数,连田埂边角都能喷到,防治效果比人工好三成以上。”种植户何伟军指着仪表盘上的作业数据说,屏幕上实时显示作业面积、药液用量,每一寸土地的管理都清晰可溯。
近年来,雷平镇积极推动“科技下乡”,通过政策补贴、技术培训等方式,鼓励种植户引入无人机、智能灌溉等现代农业设备。“不只大户受益,周边小农户也能搭上‘科技快车’。”黄志江的无人机服务队已为周边100多户零散种植户提供喷药服务,按优惠价收费,让小农户花小钱也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便利。这种“大户带动小户”的模式,正让智慧农业的红利惠及更多农民。
无人机喷药的普及,不仅是种植工具的升级,更折射出乡镇农业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深刻转型。雷平镇党委书记韦成刚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数字农业示范基地,让更多农民掌握智能农技,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绿色、精准的现代化农业迈进。
(黎雯丽 刘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