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羊城晚报
□李妹妍
“深圳有农业吗?”这几乎是每个第一次听说“深圳农业龙头企业”的人脱口而出的疑问。事实上,作为全国首个没有农村的城市,深圳在一份“非典型”农业答卷上交出了令人惊叹的成绩——全市现有农业龙头企业226家,14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位居全省首位;2024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600亿元,3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超百亿元。
这座高度城市化的现代都市,何以“种”出千亿级农业龙头企业方阵?答案藏在其创新融合的路径当中。
一是用总部经济打破地域边界,借地发展合作共赢。深圳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借助子公司、分公司布局,把“深圳农场”建到了全国各地。所谓“深圳农场”,是依托深汕特别合作区和深圳对口帮扶的9省106县,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打造的一批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这些基地通过科技赋能、产业链延伸和市场化运作,将深圳的市场、资本与各地的土地、劳动力精准对接,形成“总部在深圳、基地在全国、市场在全球”的合作共赢格局。
二是靠科技基因重构产业逻辑,以技术破局实现精准“滴灌”。在这里,农业不是春种秋收的重复,而是全链条的科技驱动: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牵头的生物育种产业园和国际食品谷推动前端的基础科研体系一体化、平台化;创世纪、丰德康、兆农等种业龙头企业育成的23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诺普信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成果推广奖……当科技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农业从“看天吃饭”变成“智慧农业”,深圳的科技优势自然转化为农业竞争力。
三是以产业融合激活协同势能,乡村振兴成效显著。深圳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市场、资金、品牌优势,以基地建设、订单农业、土地托管、资产入股等方式带领小农户共享发展红利,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鑫荣懋、望家欢、源兴果品、茂雄、钱大妈、鸿济生态、金晋等多家农业龙头企业荣获“2024年度粤桂协作优秀民营企业”称号,DC农业“订单农业+数智交易”项目入选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首批优秀案例,千亿级农业龙头企业方阵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推动对口地区农业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没有农村的深圳,恰恰跳出了传统农业的桎梏,“种”出了现代农业的新生态。这一实践充分证明,用创新打破边界,以融合创造价值,城市与乡村完全能实现双向赋能。这份来自深圳的“非典型答卷”,或许也正为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典型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