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守好“粮袋子”“菜篮子”

本文转自:长治日报

  静好

  近期,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土壤失墒速度快。大田作物正处于需水高峰期和水肥管理关键期,部分区域墒情不足,对玉米、谷子等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一定影响。全力抗旱稳产保收成,守好“粮袋子”成为当前关键。

  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玉米在灌浆期缺水,籽粒干瘪,产量与品质双双下滑;谷子在生长期遭遇干旱,茎秆细弱,果穗发育不良。干旱还会诱发病虫害,加重农作物受灾程度,威胁粮食产量。

  抗旱稳产保收成需多管齐下、协同发力。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完善水利设施,增加水源供给刻不容缓。一方面,加大对水库、水渠、机井等水利工程的维护力度,让每一处水利设施都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为农田送去“生命之水”;另一方面,根据抗旱预案组织调配应急水源,纵深推进地下找水、天上要水、山泉引水、应急调水、全民节水等行动,推广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精准控制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水与增产双赢。

  科学田间管理是抗旱稳产的重要保障。面对旱情,密切关注墒情、苗情与病虫害发生情况十分必要。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浇水、施肥,补充农作物生长所需水分与养分;合理中耕除草,消除土壤板结,减少水分蒸发。一旦发现病虫害,迅速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将危害降到最低。

  农业科技是抗旱的有力武器。要培育推广耐旱农作物品种,从源头上增强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唯有利用好遥感、物联网等技术,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气象变化,才能为科学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持;唯有推广应用无人机施肥、智能灌溉系统等现代化设备,才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抗旱能力。

  抗旱稳产,人人参与。职能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抗旱应急预案,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力度,为抗旱工作提供坚实后盾;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抗旱意识与自救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抗旱的良好氛围。

  只要把抗旱保供水作为当前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之一,增加水源供给,依靠科技力量,团结协作发力,做到应浇尽浇、能浇尽浇,就一定能稳产保收成,守好“粮袋子”“菜篮子”,为夺取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