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载青山筑梦:从土壤专家到 “果园主人”,她让小山村“长”出甜日子

8月4日,海拔1250米的武隆区仙女山街道荆竹村,山风驱散了暑热。61岁的胡蕾蹲在“寻梦园”果园的蓝莓丛中,仔细检查一株长势欠佳的蓝莓根系。这个动作,她重复了13年。

胡蕾来自江北区,但在荆竹村村民眼里,她早已是村里的“新村民”。从土壤专家到躬耕果园的实践者,从30亩杂草丛生的试验田到百亩获得国家认证的绿色果园,胡蕾的高山田园梦,用了整整13年才真正破土而出、开枝散叶。多年来支撑这份梦想的,有她自己的执拗,有“娘家”农技总站的援手,也有一位从激烈反对到默默陪伴的爱人。

▲8月4日,武隆区仙女山街道荆竹村,胡蕾在果园里采摘果实。 记者 李雨恒 摄

缘起:50株果苗与一个“田园梦”的启程

“这样的想法在别人眼里,或许就是异想天开。”回忆13年前的决定时,胡蕾语气平和。彼时,作为市农技总站的土壤专家,她因工作来到荆竹村,瞬间被连绵的翠绿与山间的宁静所打动,进而萌生了留下来种植水果的想法。

这个决定遭到家人的反对,丈夫是最激烈的一个。城市生活的便利、高山创业的艰辛,让他难以理解妻子的执念。然而,看着胡蕾心意已决,丈夫最终拗不过她。思索再三,他做出了一个决定:陪她一起去。

2012年某个清晨,胡蕾带着50株桃苗,丈夫扛着行囊,一同踏上了开往武隆的绿皮火车,再转乘颠簸的乡村巴士,扎进了这片陌生的大山。没有鲜花掌声,只有肩头沉甸甸的树苗和背包里简单的衣物。签下土地流转协议后,他们卷起裤腿住进农家,一同挥起锄头开垦板结的土地。

此后的日子里,他们的生活十分规律地分成了两个部分:周一至周五在农技总站的办公室工作;周五下班后,夫妻俩便像候鸟般准时奔赴车站,赶往荆竹村。

当时的荆竹村,生产生活环境远比今天糟糕许多。高山的气候严寒刺骨,狭窄的山路仅容一车通行,最严峻的挑战是缺水。饮用水需要从山下服务区一桶桶运上来,日常清洗近乎奢侈。“穿脏的衣服、用过的碗筷,只能塞进包里,周日下山时背回城里洗。”胡蕾说,唯有果园里的果苗,成为了二人干下去的支撑和信念。

攻坚:十年探索与品种的“大浪淘沙”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胡蕾沉重一击——2013年,她满怀希望种下的8大类40多个品种果树,受到了疯狂蔓延的杂草的“围攻”,后者贪婪地攫取着养分,压过了幼弱的果苗。再加上虫害肆虐,果苗奄奄一息。

2014年夏天的某个深夜,已是凌晨3点,胡蕾仍打着手电筒,焦急地穿行在虫害蔓延的桃林中除虫。月光下,叶片上密布的虫孔清晰可见。

数次遭遇毁灭性病虫害后,胡蕾仍坚持拒绝使用农药,于是只能和丈夫一起,亲手将染病的果树一棵棵连根拔起。地头留下一个个刺眼的土坑,宣告着一切归零,从头再来。丈夫虽然心疼果树和妻子的心血,但也理解她对生态种植的坚持。

胡蕾只好求助于自己的“娘家”——市农技总站。她捧着病叶样本、带着满身泥灰回到单位求助,果树专家们行动起来,跟着她一次次上山,在荆竹村反复论证、采样、记录数据。丈夫则在后方,尽力保障着专家们上山考察时的基本食宿。

专业的眼光重新审视这片土地:高海拔、大温差、强光照——这些看似劣势的条件下,却蕴藏着独特的禀赋。一场漫长而严酷的品种筛选淘汰开始了:10年间,40多个品种被逐一验证、淘汰。最终,蓝莓、葡萄等7大类、10余个优势品种顽强地适应了高山环境,存活下来。其中,蓝莓展现出的蓬勃长势,成为最大的惊喜。

当筛选出的高品质水果逐渐打开销路,胡蕾得以在资金上喘口气,随之引入了避雨栽培大棚等现代农业设施,艰难地将试验田规模扩大到百余亩。荒草荆棘最终被科学驯服,果园开始步入正轨。

▲8月4日,武隆区仙女山街道荆竹村,游客在果园里采摘蓝莓。 记者 李雨恒 摄

新篇:一个人的坚守与满村的果香

说到近些年的日子,胡蕾平静地提起一个缺席的身影:“我丈夫身体不好,2023年11月去世了。”空气短暂地凝固。那位曾经是她创业最激烈的反对者,后来却默默在背后支持她的丈夫,在漫长的陪伴之后,永远留在了她筑梦的路上。

“他在的时候,果园的后勤全靠他撑着。销售季忙起来,深更半夜还在外面送货......”胡蕾望向远处层叠的果林,声音很轻,“我一直觉得,是他为我积了福。没有他分担那些琐碎繁重,我可能很难坚持这么久。”

丈夫的离去,并未让寻梦园沉寂。2025年盛夏,果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忙。仅夏季采摘游客就突破3万人次。曾经寂静的山村公路,如今常被外地牌照的车辆塞满——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察团,循着“高山水果示范基地”的名声纷至沓来。蓝莓和李子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的硬指标,成为闪亮的产业名片。

果园常年雇佣着3名村民进行管护。更重要的是,胡蕾成功开辟的这条道路,为村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曾经主要依赖种植玉米、洋芋、红薯的农户们,亲眼见证了高山水果的“含金量”,纷纷跟进转型。蓝莓、葡萄等经济价值更高的作物,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低效作物,在荆竹村的山坡上铺展开来,当地的土特产销售也随之被带动起来。

“一定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这里。”胡蕾站在果园的高处,望着满载蓝莓驶向山外的货车,语气坚定。13年前埋下的那颗种子,早已破土成林。寻梦园不再仅仅属于一个城市农技专家的田园梦想,也凝聚着一位爱人无言的支持与付出,更结出了推动荆竹村走向振兴的 “甜蜜果实”,正被送往山外更广阔的世界。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