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玉林日报
插秧机正在插秧。
本报博白讯 时下,正值晚造水稻插秧的关键期。走进博白县亚山镇民富村的博白县鑫桂农业专业合作社水稻制种基地里,只见两台插秧机正在水田里来回穿梭,操作人员熟练地操控着机械,所过之处,秧苗被整齐插入泥土里,转眼间,一片片新绿便在田间蔓延开来。
“以前从育秧到插秧全靠人工,现在全程机械化,一台机械一天能完成50多亩水田的插秧工作,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还大大提升了种植精度和秧苗成活率。”该基地负责人梁罡鸣介绍,他在亚山镇民富村、民心村和博白镇水佳村承包了1000多亩水田进行水稻制种,今年开始试验用机械化种植,从育秧到插秧,再到施肥、打药全程机械化,效率高、成本低,现在插秧已经完成了500多亩,预计还需要一个星期就能全部完成。
水稻制种对各生产环节的时间要求极为严格,移栽时机直接影响种子产量和质量。机械化育秧、插秧的推广,不仅破解了农忙时节“劳动力短缺”“移栽时序难以保障”的难题,更通过精准控制株距、行距,为秧苗生长创造了优良条件,为水稻制种稳产高产提供了坚实保障。作为国家级制种水稻大县,近年来,博白县持续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力度,累计投入270万元购买插秧机10台、育秧秧盘4万个、无人机6台,为全程机械化制种提供硬件支撑。2025年,该县共投入制种大县资金100万元,开展1000亩全程机械化制种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县全程机械化制种进程。
该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2025年博白县全力推进机械化制种,从机耕、播种、插秧、施肥、打药、收割,再到种子加工,全流程实现机械化作业,省人力、抢农时、提苗活、促增产、降成本,以科技赋能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机械化正成为推动博白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动力。全县2025年水稻制种面积预计达4.5万亩,产种预计超900万公斤,年产值预计超1.8亿元。
(朱龙飞 邹曜泽 祁海莲 秦思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