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季:农资价稳 秋粮生产添底气

本文转自:商丘日报

  立秋将至,我市的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正处于灌浆结实的关键期,持续多日的高温给田间地头蒙上焦灼。此时,农资价格的每一分波动都牵动着千万农户的心——市商务局8月5日发布的7月生产资料监测数据显示,化肥平均零售价2830元/吨,环比下降1.6%,其中氮肥(国产尿素)降至2409.21元/吨,环比下降1.9%。这组数据背后,是高温热害下农业生产的成本博弈,更是政策调控与市场机制共同守护的民生底线。

  降价化肥为高温田畴送来“及时雨”。8月5日,在虞城县站集镇林阁村的千亩玉米基地,种粮大户林广付正组织农户趁着傍晚降温抢浇“救命水”。“一亩地得追20斤尿素,现在每吨降了近50块钱,这百亩地就能省出两箱柴油钱。”他手机里存着农资店的报价单,7月初尿素还是2450元/吨,如今的价格让他在抗旱追肥时少了些犹豫。

  据初步测算,当前秋粮追肥期全市氮肥需求量约3万吨,按7月降幅计算,可减少农户投入约140万元。市供销社的数据更印证了这一变化:7月下旬化肥零售量环比增加12%,不少农户抓住降价窗口提前储备,为可能到来的“秋老虎”天气备足“弹药”。

  价格杠杆调节生产投入平衡。高温天气下,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呈“跷跷板”效应:柴油价格上涨3.7%推高农资运输成本,化肥降价则缓解了追肥压力。在宁陵县逻岗镇农资配送中心,负责人王海涛算起细账:“从县城往村里送化肥,每吨运费比上月多花15块钱,好在化肥本身降价对冲了成本,终端售价没受影响。”

  这种微妙平衡的背后,是市场调节与政策引导的双重作用。

  市商务局监测显示,7月复合肥价格下降1.4%,恰好与玉米拔节期需求高峰形成呼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建国分析:“高温导致作物吸肥效率下降,适当降价能鼓励农户采用‘少量多次’的科学施肥方法,既提高利用率,又降低投入风险。”

  稳价保供筑牢秋粮安全线。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高温天气,已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供销社等单位,启动农资价格日监测机制,建立20个农资应急保供点,确保化肥、柴油等农资库存保持在30天以上用量。“既要让数据反映市场,更要让政策温暖田间。”这位负责人的话,道出了生产资料价格监测背后的民生考量——在秋粮丰收的赛道上,每一分钱的成本优化,都是对“中国饭碗”最坚实的守护。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