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闽南日报
本报讯(陈宇航 蓝银梅 黄钰滢 文/图)盛夏时节,漳州市长泰区岩溪镇的广袤田野上,早稻已披上灿烂的金黄,浓郁的稻香在热风中弥漫。连日来,农户们抢抓天气,开镰收割。伴随着大型收割机的轰鸣,沉甸甸的稻穗颗粒归仓,奏响了早稻丰收的“乐章”。
“开镰喽!”随着种植大户柯朱文一声吆喝,两台大型联合收割机轰隆隆驶入金色的海洋。锋利的割台快速地将稻秆切断,滚筒高效地进行脱粒,稻谷随即通过输送管道源源不断地装入紧随其旁的运粮车袋中,秸秆则被粉碎还田。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高效有序。“今年我种了100亩‘全优607’,长势特别好,亩产估计能到1300斤以上,总产量预计能有15-16万斤!”看着倾泻而出的“金瀑”,柯朱文难掩兴奋,“100亩地两三天就能搞定,省时省力!”
机械化带来的不仅是轻松,更是实打实的效率和效益提升。农机手王师傅介绍:“一台收割机顶上几十号壮劳力。更重要的是,机器收割掉粒少、破碎率低,损耗能控制在3%以内,比人工收割能多保住不少粮食呢!”
风吹稻浪千重,农机欢歌嘹亮。望着满载而归的运粮车,柯朱文和乡亲们已在盘算着接下来的晚稻播种,期盼着下半年粮食的丰产丰收。
上图: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收割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