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镇江日报
江苏农担镇江分公司
支农惠农结硕果 稳健前行谱新篇
在2025年上半年,江苏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镇江分公司(以下简称“镇江分公司”)以支农惠农为己任,积极响应公司总部号召,紧密结合镇江地区农业发展实际,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稳步推进业务,持续创新服务,统筹兼顾风险防控与业务拓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灵活担保,合作共赢
业务规模稳定增长 质量显著提升
截至2025年6月末,镇江分公司实现在保余额12.19亿元,服务在保户数达到1447户,累计担保余额更是高达54.2亿元,累计服务担保户数6330户,为镇江市农业经济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撑。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是镇江分公司全体员工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支农惠农政策深入人心的生动体现。
在业务规模趋于稳定的同时,镇江分公司更加注重业务质量的提升。通过持续对接合作银行,稳定存量规模,每月的存量客户续贷率始终保持在65%以上,确保了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值得一提的是,丹徒区保费补贴政策已实施三年,累计为552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节省担保费334.78万元,这一举措不仅减轻了农户的负担,也极大地提升了农户对农担服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除了业务规模,在特色产品优化方面,镇江分公司同样成果丰硕。句容分公司的“苏农担·句容村社贷”已累计发放9000万元,助力当地村社经济发展。该产品以其灵活的担保方式和优惠的利率政策,深受村社农户的欢迎。丹阳分公司的“苏农担·苏银悦农贷”更是累计发放1.5亿元,为丹阳地区的农业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这款产品针对丹阳地区农业产业特点设计,有效解决了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风险防控筑牢防线 充分发挥农担支农作用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镇江分公司始终将风险防控放在首位。通过优化新增项目审批机制,对50万元以上的纯新增业务采取集体审议原则,业务经理详细填写分公司调查表,重点关注申保人的贷款总额、经营现金流、征信查询次数、网贷支用情况、贷款银行数量等重点要素进行审查,共同讨论、集体决策,有效提升了分公司的风险防控能力。上半年,分公司共否决了多笔高风险新增贷款担保申请,从源头上控制了风险,将有限的担保资源向粮食生产主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及本地的特色优势农业倾斜。
在风险摸排与化解方面,镇江分公司对所有在保项目进行了细致的风险类别划分,并根据保后检查情况动态调整风险分类。通过无还本续贷、展期、借新还旧、降本转贷、债务重组等多种方式,成功帮助89户农户渡过难关,化解风险金额显著,使风险项目得到妥善处理。
政策宣传深入人心 政银担合作共赢发展
宣传工作作为镇江分公司全年的重要工作之一,为全年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想保障。分公司积极与地方媒体合作,通过多篇报道突出了农担支农惠农的初心和使命,提升了农担品牌的社会影响力。镇江分公司在镇江金融周报上发布了“助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市财政局走访江苏农担镇江分公司”的报道,在“今日镇江”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金融活水润茶香——农担镇江分公司助力春茶生产跑出加速度”的报道,丹阳分公司分别在《京江晚报》《镇江日报》,“今日镇江”微信公众号上刊登发布了“农担护航 丹阳农业绘就丰收新图景”的报道,这些报道既展示了镇江分公司在支农惠农方面的积极作为,也增强了农户对农担服务的认知和信任。
同时,镇江分公司还积极与合作银行座谈,讨论全年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时机宣传征信知识、农担政策。在市民广场、农批市场及农户现场开展“6·14信用记录关爱日”主题活动,推动分公司宣传工作落到实处。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农户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也增强了农户对农担服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此外,镇江分公司还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确保了政担关系的稳定。句容分公司始终将“围绕地方发展、服务地方农业”作为工作切入点,建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任总召集人、财政局局长与农业农村局局长为召集人、各镇及各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为小组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句容分公司成功将风险资金池的补充纳入到了财政预算中,将“农担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年末在保余额指标”纳入到句容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评分细则中,确保了风险资金的持续补充和农担业务的持续开展。
直面挑战,精准施策
地理条件制约 涉农担保业务拓展困难
2025年一季度,镇江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6.66亿元,仅占全省的2.83%,在全省排名靠后。受地理条件制约,可耕地面积仅为土地总面积的28.5%,传统种植业发展空间有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三产融合项目占比超65%,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2个百分点、此类项目普遍存在投资周期长、现金流不稳定等特点。
混业经营 加剧资金全流程管理风险
镇江地区以一二三产融合的新型农业业态为主导,涵盖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等领域,形成区别于传统农业的特色产业格局。在此背景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呈现跨行业深度融合特征,存在明显的非农化经营倾向,给贷款资金管理带来多重挑战:一是贷款用途监管难度显著增加,由于业务边界模糊,资金流向难以精准追踪;二是复杂的业务架构致使经营数据核算体系紊乱,加剧了对经营主体真实偿债能力评估的难度;三是跨行业经营形成的风险传导机制,使得单一行业风险极易通过产业链条引发系统性风险,对风险防控体系的有效性提出更高要求。
人员流动 农业主体风险面临严峻挑战
镇江凭借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发达的物流网络及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大量外省经营主体投资农业。然而,此类群体在融资过程中呈现显著的风险特征:其一,本地缺乏固定资产依托,导致客户信息收集与动态更新面临重重困难;其二,人员流动性高,经营稳定性不足。尽管当前部分客户风险表现尚属可控,但由于其经营根基相对薄弱,抗风险能力有限,一旦遭遇市场波动、自然灾害或政策调整,极易选择退出本地市场。当风险事件实际发生时,我司往往因缺乏可快速变现的资产及稳定的债务追偿渠道,面临较大的资产损失风险,对风险防控体系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形成严峻考验。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镇江分公司计划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继续与合作银行深入合作,提高转贷效率,提升在保客户的体验感。利用农商行、农行在乡镇的网点优势和人头熟优势,共同尽调、同步审批,确保存量规模的稳定。同时,充分利用邮储银行免保费的优势,积极对他行小额优质农户贷款开展营销活动,抢占小额农户贷款的市场份额。二是挖掘重点客户群体,积极营销现金流较好、应收账款回笼期较短的客户群体。对城区及各乡镇的农贸市场、冻品市场、水果市场等商圈开展专项营销活动,坚持做小做散,提升首担业务的质量。三是加强风险防控和化解工作,严控风险行业在保规模,对高风险行业采取逐步退出的政策。同时,提升风险化解能力,审慎选择合作银行,积极通过多种方式化解存量业务风险。
展望未来,信心满怀
未来,江苏农担镇江分公司将坚守支农惠农的初心,锚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在业务、风控、追偿与宣传等方面全面发力,为镇江市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该公司全体员工秉持着“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坚定信念,积极展开各项工作。在业务拓展方面,他们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深化与银行的合作,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力求精准满足农户的融资需求,让金融活水更好地润泽农业领域;另一方面,加强与地方政府、社会团体的联动,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经济的稳健前行提供有力支撑。
风险防控是保障业务稳健运行的基石。镇江分公司致力于完善防控体系,强化风险预警与监测机制,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实现潜在风险的早发现、早化解。同时,该公司还加强与银行、律所等机构的协作,构建起信息共享、协同应对的风险防控格局,促进业务稳健运行,确保支农惠农政策持续保障农业产业发展。
宣传工作对于提升农担业务的影响力至关重要。镇江分公司加强与政府部门、银行及社会团体的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多渠道传播农担政策与服务优势,扩大农担业务的社会知晓度。同时,该公司积极参与各类农业展会、论坛,展示自身的服务成果,吸引更多农户关注并使用农担服务。
相信在自身努力及各方的支持下,江苏农担镇江分公司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实现更加辉煌的发展,为镇江市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冯曙光 卞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