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
因苗制宜,狠抓肥水运筹和病虫防控
2025年山东省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发布
![]() |
嘉祥县金屯镇黄高村村西的一方稻田内,无人机正在撒施“返青肥”。 (王友芹 摄) |
因苗分类管理
根据不同稻作方式、不同区域,精准调控群体。
麦茬稻区。
插秧田。当前茎蘖数宜控在30—35万/亩,群体过大田块需重晒田。
直播田。分蘖旺盛,亩茎蘖数超45万/亩时,需控旺、防倒伏。
黄河三角洲一季稻区。
目标茎蘖数25—28万/亩,盐碱地需确保土壤含盐量<3‰。
水分精准调控
水层调控推行“浅湿干”交替模式。
分蘖末期—拔节。分蘖末期至拔节前(叶龄9—10叶)要遵循“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原则,晒田控蘖。群体适中田,晒至田面微裂、白根外露,叶片挺直褪淡;茎蘖量不足的田块要带肥轻晾田,促进小分蘖成穗;直播旺苗田,重晒至田面开细裂(深2—3厘米),盐碱地轻晒防返盐。小麦秸秆还田的田块,一定要采取多次晾田,排放秸秆还田产生的有毒气体。
孕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3—5厘米(麦茬稻)或5—8厘米(盐碱地),防止缺水导致颖花退化。
灌浆期。间歇灌溉,灌浅水3厘米→落干至田面微裂→复水,增强根系活力,达到“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促熟”的目的。一般地块收获前7—10天断水,保持湿润到成熟,但盐碱地不早于收获前7天断水,防止返盐。
肥料科学运筹
追肥原则以穗肥为主,粒肥为辅。
穗肥(拔节初期至幼穗分化)。正常苗,基部第一节间基本定长时(8月初),亩施尿素10—15公斤;旺苗/群体偏大直播田,推迟至剑叶抽出,亩施尿素5—7公斤;弱苗/盐碱地,分两次施,亩施复合肥15公斤促花肥、尿素10公斤保花肥。
粒肥和叶面肥。抽穗期叶色仍偏淡,可适当补施粒肥,一般可亩施尿素2公斤和钾肥1—2公斤,或始穗期和齐穗期叶面齐穗期喷施0.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锌溶液50公斤/亩,以增强后期光合能力,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病虫害绿色防控
防治重点。重点防治“三虫三病”。其中,“三虫”:在水稻孕穗破口期前5—7天,亩用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三病”:在水稻孕穗破口前7—10天,亩用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15毫升预防稻曲病,破口期再防一次。在水稻孕穗破口期和齐穗期,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防治稻瘟病;发病株率达到10%—15%时,用5%井冈霉素250克防治纹枯病。严格按照农药登记用量用药,避免晴天中午高温施药,以防农药药害及中毒事件发生。
绿色防控。麦茬稻区释放稻螟赤眼蜂(1万头/亩)防控螟虫;用苦参碱等生物农药防治稻飞虱。
防灾减灾技术
高温热害。孕穗—扬花期遇≥35℃时,要及时灌深水8—10厘米,缓解高温危害,起到调节田间小气候、降低温度的作用;也可以昼灌夜排,并适当减少后期氮肥用量。对已发生高温危害的田块,要加强湿润灌溉,并喷施0.3%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增强抗逆性。
涝渍灾害。受淹后24小时内排水,洗苗除泥,亩补施尿素5公斤+氯化钾3公斤,同时,喷施噻唑锌或噻霉酮等药剂预防细菌性基腐病等细菌性病害;对绝收田抢种早熟玉米或绿豆等作物(8月10日前)。
风灾倒伏。轻倒(茎折<30%)可自然恢复,忌人工扶直;重倒(茎折>60%)可割除腐烂部分做青贮饲料。
适期收获
水稻最佳收获期是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稻穗2/3枝梗黄化,籽粒含水量20%—25%)。盐碱地要抢晴收割,延迟收获易遇返盐。
(来源:山东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