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里稻花香

本文转自:白城日报

镇赉县曾被列为“东北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盐碱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4.54%。近年来,镇赉县通过治理盐碱地,已成为吉林省水稻种植面积第一大县,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盐碱地种稻改良是一项环环相扣的系统性工程,成功的关键在于集成应用综合性配套技术。从前期的田间工程,到科学的土壤改良与培肥,再到耐盐碱水稻品种选择和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马巍介绍,盐碱地环境恶劣,如果秧苗素质弱,种植后存活率就比较低。

镇赉县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相结合的综合性改良模式治理盐碱地。物理改良是通过系统性田间灌排工程,配合逐年加深耕层整地技术措施,提高耕层厚度的同时实现灌排洗盐;化学改良是针对重度盐碱地,利用柠檬酸石膏和生物有机肥,降低土壤pH值和含盐量的同时全面提升土壤肥力;生物改良则是选育如吉粳129、吉粳816等耐盐碱水稻品种,通过以种适地和以地适种的双向协同发力,共同攻克盐碱地治理障碍。

镇赉县建平乡丽华家庭农场就是盐碱地改良的受益者,农场承包的盐碱地经过改良后,水稻种植喜获丰收。经治理后的盐碱地亩产约500公斤左右,较改良前亩增产近200公斤;重度盐碱地当年改良亩产超300公斤。

同时,蟹稻养殖、鱼稻养殖等种植模式成效显著,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为农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盐碱地改良所带来的生态效益日益显现,吸引了许多鸟类栖息觅食,鱼、蛙、鸟构成了和谐的田园画卷。

据了解,镇赉县盐碱地总面积约为153.47万亩,截至目前,已累计改良盐碱地面积超56万亩。从“不毛之地”到稻花飘香,镇赉县盐碱地综合利用工程已进入快车道,随着盐碱地改良工作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盐碱地将披上绿装,为我市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书写着保障粮食安全新篇章。


(乡村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7月25日 06:38[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