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跃村探索“稻+菌”轮作模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本文转自:黔西南日报

唐金 韦华春 郎朝婷

本报讯 (通讯员 唐金 韦华春 郎朝婷 摄影报道) 安龙县栖凤街道者跃村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引进企业发展地栽香菇,积极探索“稻+菌”轮作模式,促进“一田两用、一地双收”,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走进者跃村香菇种植基地,大棚内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菌棒脱袋、田间摆放、覆膜保湿等作业,一排排洁白的菌棒整齐嵌入湿润的土地,静静等待菌丝萌发,孕育新菇。

香菇种植基地负责人徐发勇介绍,基地种植了12亩,有10万棒左右,现在开始放棒1个半月左右出菇,一直可以采到明年4月份。

者跃村土地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润。近年来,该村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引进的贵州金州农耕庄园发展有限公司为依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发展香菇产业。其间采取地栽新技术,将培育好的菌棒放入半湿润的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模拟自然生长环境,不仅降低成本,更能提高香菇产量和品质。同时,从整地、种菇到采菇的全流程,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就近就业岗位。

今年,贵州金州农耕庄园发展有限公司结合地栽香菇的生长周期,计划推行“稻+菌”轮作模式,待水稻收割后在田间种植香菇,次年4月收菇后再复种水稻,不仅能让土地“不歇脚”,菌棒降解后还能化作天然有机肥,提升土壤肥力,助力水稻丰产。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