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一帆
7月22日上午,天气炎热,在廊下镇的一处田块里,水稻长势茂盛。嘉兴市东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飞手谭兆骥,正站在田埂上,熟练地操控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肥。现场,随着植保无人机缓缓起飞,在空中均匀地洒下肥料,1分多钟的时间就完成了2亩地的施肥作业。
来自湖北咸宁的谭兆骥虽然只有23岁,但是他的植保无人机“驾龄”已经超过3年。近段时间,随着气温升高和雨水增多,水稻正处于生长关键期,同时也是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病虫害的高发期。接到农户订单后,他和队友们当天早上5点就来到田里。
“这个季节,农作物长势比较茂盛,农户就下订单,让我们以无人机的方式给他们撒肥,这样效率快,更有利于农作物长势。”嘉兴市东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飞手周杰说。
这支年轻的无人机植保队一共8人,年龄最大的不超过26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9岁。2006年出生的郭浩然来自浙江杭州,当天是第一次接触到植保无人机。现场,他作为“地勤”负责给“飞手”打下手,协助配药、搬运无人机和更换电池等工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植保无人机在宽阔的农田中作业,开始对农田植保工作产生兴趣。”郭浩然说。
尽管年轻,但他们执行起各种飞防任务来却是得心应手,今年以来累计服务面积超过8万亩,植保服务范围主要集中在浙江平湖、海盐、海宁、上海金山等地。
对于飞手们的职业选择,家人也十分支持。做一名好的“飞手”,也不仅仅是“飞起来”“喷下去”那么简单,随着AI、5G等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将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演进,他们也在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希望在未来用科技重新定义“种地”,通过自己的一份力量,促进乡村的发展。
(来源:i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