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植保护航4.5万亩高粱

本文转自:毕节日报

七星关区

无人机植保护航4.5万亩高粱

  无人机在喷洒农药

  本报讯(张永飞  廖槐花  报道)连日来,受高温多雨天气影响,七星关区小吉场镇高粱种植基地部分高粱出现紫斑病、炭疽病等病害。当地政府迅速行动,联合七星关区农业农村局开展飞防作业,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利用无人机植保技术精准防治病虫害,为高粱丰产丰收保驾护航。

  近日,笔者走进小吉场镇永兴村500亩高粱种植基地,技术人员正为植保无人机进行加油、充电等起飞前的准备工作。随后,在技术人员操控下,无人机按照预设航线平稳飞行,药液均匀喷洒在高粱叶面上,整个作业过程智能又高效。

  “过去,七星关区山地农业受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约,农药喷洒只能依靠传统人工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还难以保证农药覆盖均匀。”小吉场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黄宇说,无人机投入使用后,这一局面得到彻底改变。

  农业无人机具备仿地功能,十分契合贵州地形多变的特点。在实际作业中,它能根据地形变化自动调整与地面、农作物的高度,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山坡作业,都能取得良好效果。

  “以前传统人工打农药每人每天大概只能作业6亩到7亩。而采用无人机作业,每天作业量可达600亩到700亩,作业效率是人工的100倍左右。”七星关区农业农村局土肥站负责人陶文广介绍,为精准实施飞防作业,技术人员会依据高粱生长情况和病虫害监测数据,科学调配药剂种类和用量,精准控制药量和喷洒范围,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为高粱健康生长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七星关区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围绕提高土地使用率、促民增收目标,在全区建立稳产、高产的高粱生产基地4.5万亩。同时逐步健全完善全区高粱产、供、销体系,大力推进粮食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智慧化管理,提高了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和农业资源利用率。


(乡村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7月23日 14:09[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