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滁州日报
本报讯 眼下,大豆迎来了生长关键期。在能仁乡,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户们忙碌的身影。作为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大豆的科学种植与精细管护一直是该乡农业工作的重点。今年,乡里通过推广规范化种植技术,从查苗补苗到肥水管理,再到病虫害防治,环环相扣抓管护,为大豆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精细查苗补苗,确保苗齐苗壮。“苗情是丰收的基础,缺一株苗就可能少一分收成。”该乡农技站的工作人员正穿梭在田间,指导农户开展查苗补苗工作。出苗后,农户们及时对大豆田进行全面排查,对缺苗断垄的地块,迅速采取补播措施,针对早熟品种生长周期短、植株相对矮小的特点,乡里建议适当提高种植密度,让土地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从源头上保障大豆的有效株数。
科学肥水管理,助力稳健生长。在施肥管理上,坚持“基肥足、追肥巧”的原则。播种前,为大豆生长提供充足“底气”。当大豆长出第一片复叶时,乡里指导农户每亩追施3至5公斤尿素或10至15公斤复合肥,及时补充营养;进入盛花期后,再追施5至6公斤尿素,满足大豆开花结荚的养分需求。播后至出苗前,田间不随意浇水,避免土壤板结影响出苗;苗期若遇持续干旱,则适量补水,促进根系深扎;到了开花结实期,严格遵循“干花湿荚”原则——开花期保持土壤适度干燥,利于开花授粉;结荚期则保证水分供应,让豆荚饱满发育。这些精细化的管理措施,让能仁乡的大豆长势格外喜人。
精准防治病虫害,守护丰收希望。病虫害防治是大豆管护的“重头戏”。该乡农技人员根据往年经验,提前预判毛豆霜霉病、锈病及豆荚螟、蚜虫等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趋势,为农户们送上“防治指南”,确保“药到病除”。“往年种大豆凭经验,今年有了乡里的技术指导,怎么管、何时管、用啥药都明明白白,心里踏实多了!”正在田间追肥的农户笑着说。如今,能仁乡的大豆田绿意盎然,在科学管护下,一株株豆苗长势喜人。
(王玉 沈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