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呼吁——
畜牧业减排应纳入全球气候目标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惠
近日,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共同发布《中国畜牧业的绿色转型实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呼吁应将畜牧业减排纳入全球气候目标。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约占人类活动排放总量的14.5%,饲料生产与加工、反刍动物肠道发酵是畜牧业两个主要排放源,分别占全球畜牧业总排放量的45%和39%。因此,加快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农业农村地区的碳减排,推动完成全球气候治理目标至关重要。
报告旨在对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和可持续转型进行深入研究,并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技术规范制定、生态农业管理、多元化“大食物观”建立以及消费端膳食结构平衡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该报告建议,在国家层面应优化顶层设计,明确畜牧业在气候变化整体工作中的定位。在农业支持政策方面,促进养殖行业系统模式创新,关注大型集约化养殖的隐性成本,鼓励多元化发展模式,如种养循环、生态养殖和福利养殖等,引导行业向环境友好、带动小农户共同富裕的模式转型升级。
在部委层面,应推动开展畜牧业生态环境绿色转型相关技术规范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完善畜牧业污染防治和碳减排相关政策措施、技术规范等。
同时,报告还指出,应探索创新基于生态农业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树立多渠道、多源头化、多供应体系的“大食物观”。鼓励农业科技研发新型食物选择,推动替代蛋白和新蛋白产品的探索,进一步丰富食物系统供应,从而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最后,还应积极推动政策宣传和膳食营养教育,引导居民选择绿色生活方式和平衡膳食结构。杜绝消费端食物浪费,推动更可持续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赵中华认为,报告从宏观角度探讨了“大食物观”和气候变化的关系,鼓励平衡膳食的健康饮食方式,并提出了高福利动物蛋白和植物性蛋白相结合的解决方案,针对农食系统减排能力关注不足的现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