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自主培育的猕猴桃被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弥你红”两个品种获国家级认证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弥你红1号单株照。(受访者供图)

“我们填补了六盘水乃至全省在国家级猕猴桃品种认证上的空白。现在正着手提质升级,用科技赋能市场。”7月10日,记者见到六盘水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韩世明时,他迫不及待地分享喜悦。

“零的突破”,源于4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拟授予植物新品种权的公示》,韩世明所在的六盘水师范学院科研团队牵头培育的“弥你红1号”“弥你红2号”2个品种,被授予植物新品种权。

2000年,从四川引进的“红阳”猕猴桃,扎根水城区猴场乡。得益于六盘水低纬度、高海拔、光照足的生态优势,多年过去,20万亩猕猴桃在山谷间绿意盎然。然而,2016年,中国科学院专家的一番犀利点评直击痛点,两个问题被明晃晃的摆在了地方农业部门的案头:品种单一、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这份责任落到六盘水师范学院一支年轻的科研团队肩头。

“要干,就从最根本的开始。”2016年起,这支科研团队就开始在六盘水的山头寻找答案。“这些山头沟壑里,藏着可能改变未来的枝芽。”回溯那段过往,韩世明感慨良多。“那是一段用脚步丈量希望的日子。”

“我们整整跑了3年。”韩世明回忆,每一年的秋天,他们都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观察、记录、嫁接、等待。“果形、产量、抗性,这些性状必须在连续3年的果实里看出端倪,才能找到真正的‘好苗子’。”

从田间地头精挑细选出五六株表现优异的“红阳”猕猴桃树进行“高枝嫁接”实验。3年观察期后,团队初步确认,这些芽变而来的品系,或许真能成为六盘水的骄傲。

将目光移向更深层的培育与测试,团队着手系统测定果实的品质,包括含糖量、酸度、硬度、颜色等,评估抗病虫性,观测生长周期……

最初,他们借用企业的种植基地开展实验。在学校的全力支持下,2018年,位于蟠龙木城的40亩育种基地拔地而起。也正是在这里,选育品种被反复观察、反复测定,逐渐走向成熟。

2018年底,课题组开启植物新品种权的申报工作,并以六盘水打造的猕猴桃品牌“弥你红”命名。从此,六盘水猕猴桃有了自己的名字。

申报新品种的过程并不轻松。这是一套完整的科学工程,需满足国家级标准:包括至少5年的连续性性状观察、标准化果实评价、抗性筛查、育种历史、繁育系谱、遗传稳定性分析,以及不容疏忽的种质资源登记……在这条通往国家认证的漫长道路上,团队严肃谨慎。

如今,植物新品种权的获得,是团队工作的阶段性成果。“这只是一个阶段的结束,更是下一个阶段的开始。虽然新品种果大、产量高、抗性强,亩产能提升10%,但现在全市种植这两个品种的面积还不到几十亩。”韩世明坦言,大部分基地仍然种着最早引进的“红阳”。

这是现实。新品种的“好”,并不会立刻带来种植热潮。产业有惯性,农户有顾虑,市场有自己的节奏。从试验田走向规模化栽培,还需要时间、试验,甚至运气。

“我们做的是猕猴桃的‘下半篇文章’。”韩世明语气平静,“未来产业要更新换代,我们得先把梯队建起来。这场持久战,我们才打完了第一仗。”

【来源:贵州日报】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