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
夏日清晨,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桑园镇大第八村李刚的生态农场呈现一派繁忙景象。李刚与工人们头戴草帽,正熟练地将调配好的混合饲料倒入食槽,开启了一天的养殖工作。
“农场目前存栏肉牛300余头、肉羊200余只,还养殖了马、驴、火鸡、孔雀等特色畜禽,产出的高品质牛羊肉通过冷链物流直供京津冀地区商超,年销售额已突破130万元。”李刚介绍,牲畜的饲料以“秸秆离田”产物为主,玉米、小麦秸秆经过粉碎发酵后,与豆粕、麸皮等按比例调配成混合饲料,让农田废弃物变身为养殖“营养餐”。
多元化的养殖模式不仅拓宽了产业增收路径,更成为带动周边村民就业的“引擎”。农场长期雇佣20余名当地村民负责饲养、清洁等工作,村民崔凯文一边给羊群添加草料一边感慨:“过去农闲时只能打零工,现在在农场上班,既能顾家又有稳定收入,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近年来,桑园镇以特色养殖为抓手激活田园经济,通过“政策扶持+技术赋能+品牌塑造”组合拳,为乡村产业注入新动能。为破解养殖户技术难题,围绕科学饲喂、疫病防控、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关键环节,定期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养殖场开展“一对一”技术培训。同时,创新探索“养殖+旅游”“养殖+研学”融合模式,打造集养殖体验、生态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让产业价值链条不断延伸。(王昱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