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粮仓起舞、“凉仓”锁鲜……粮食行业装备上新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早稻陆续收货,与此同时,2025中国粮食交易大会12日到14日在辽宁沈阳举行。聚焦“两新”“两重”项目建设,本次大会设置优质粮油展区、粮油机械设备展区和消费帮扶区,吸引了4000多家参展企业。一批新产品、新技术集中亮相。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粮食交易大会已经成为很多粮食行业粮食领域新装备的首发地,这里会展出很多酷酷的新装备,比如粮仓里边的新型机器人,它可以单兵作战也可以团队配合。

 

在粮堆上,这种平仓机器人可以大展身手,它们能自主避障、精准定位、分工协作,没多大工夫,高低不平的粮堆就变得平平整整。

 中科芯禾平仓机器人项目总负责人 肖霄:过去3到5个人干七天的事,它们一个小时全部做完。

 

目前我国粮仓设备更新需求量大,其中,智能粮情监测、自动通风系统、害虫防控机器人等新技术正在粮库中加速应用,一个全面智能化的绿色储粮体系正在形成。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在粮食交易大会的现场,除了大而全的粮食装备矩阵之外,还出现了一些小而精的新设备。

 中仪智控科技技术总监 黄岩:这台设备除了可以检测杂质、水分这些指标外,它还可以检测小麦的蛋白面筋这些指标,更丰富了。新质生产力在粮食行业里得到了充分体现,托举了这个行业的发展。
 

科技赋能 助力全链条节粮减损

专注节粮减损、打造“无形良田”。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上一个个“智能解决方案”,正在打开我国绿色储粮的新空间。

在交易大会河南展区,记者看到了小麦收储烘干后马上就可以入住新房子——六面“凉仓”。

 

所谓六面“凉仓”,其实就是在平房仓科技改造中,粮库的仓顶和地面以及四周墙壁这六个平面都做了隔热措施。

 中粮科工智慧粮储部负责人 裘骏凯:从粮食在田间收获到粮食的烘干,到粮食的进仓保存,大家都在致力于把技术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使粮食的品质包括粮食的数量不损失。

 

“十四五”以来,全国1200多家粮食仓储企业积极参与实施高标准粮仓建设、老旧仓房升级改造,仓房隔热、气密等关键性能明显提升,绿色储粮条件不断改善。截至目前,全国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亿吨,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超2亿吨,应用气调储粮技术仓容超5500万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粮食储运研究所所长 张忠杰:保质、减损,最大化减少粮食在储藏过程中的损失损耗。2亿吨的低温准低温绿色储粮技术应用,为保障大国粮仓,保障国人的口粮安全奠定了基石。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承担国家粮食储备任务的中储粮集团正在加大粮食全链条科技提升力度,目前全国900多家直属粮库已经完成“智慧粮仓”的技术改造。粮食存储安全升级的同时,质量安全监测也有了新变化。在交易大会现场,记者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移动质检车。

 中储粮集团质检中心 单晓雪:最大优势就是快捷、灵活、机动、准确。像夏粮收购就可以把我们的车开到田间地头去服务,包括产前的质量调查,可以进行实时检测。
 

保质保鲜

科学储粮守好“大国粮仓”

目前,我国科学储粮模式主要包括低温储粮、准低温储粮和气调储粮,接下来通过动画和数据来了解这些储粮模式。

低温储粮是指平均粮温常年保持在15℃及以下,局部最高粮温不超过20℃。准低温储粮是指平均粮温常年保持在20℃及以下,局部最高粮温不超过25℃。这两种储粮模式都可以通过较低的温度,给小麦营造舒适的“休眠模式”,实现“锁鲜”。

 

气调储粮就是通过调节密封粮堆中的气体成分浓度,形成低氧环境,从而抑制虫霉生长、延缓粮食代谢的绿色储粮技术,最终实现粮仓内杀虫不用药、抑霉不发热、储粮保质保鲜的目标。

 

当前我国夏粮正在收购入仓,预计今年旺季收购量在1亿吨左右,保持近年来较高水平。

(总台央视记者 王凯博 蒋树林 姜继媛)

(央视新闻客户端)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