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摘编】
魏本权在《近代史研究》2025年第3期撰文指出,民国初年知识界开始关注农村劳动,并呈现“农村劳动问题化”的讨论趋向,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近代社会思潮中引人注目的思想文化现象。农村社会学将劳动问题视作社会问题,主要从雇佣劳动、租佃关系、农民离村、生活改进等角度展开讨论。农业经济学将劳动视为与土地、资本相关的生产要素,侧重于劳动者的生产效率与农场效益分析,聚焦劳力与家庭农场收益的关系。有关农村劳动的立法主要体现为对农会、佃农及其衍生问题等予以规制。马克思主义者从劳动者、劳动关系入手,探索农村劳动问题的核心和实质,从根本上探寻乡村出路。在知识界关于农村劳动问题的讨论中,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与深入,深刻影响着近代中国乡村的历史走向。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4日 14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