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坪火龙果熟了!采摘、夜赏、品农家味“一站式”打卡

七月阳东,暑气渐盛,而塘坪镇长乐下朗村的火龙果基地里,比烈日更炽热的是漫田丰收的火龙果。

远远望去,连片的火龙果田像铺在大地上的绿毯,翠绿的枝条间,一个个饱满的火龙果红得似火,正翘首等待着人们的采摘。随着基地的全新扩建,游客将能体验从白天采摘到夜间赏景,再到品味农家美食的“一站式”乐趣。

枝头红火兆丰年

在阳江市广明农业有限公司火龙果种植基地,一个个色泽鲜艳、个头饱满的火龙果从翠绿的枝条间探出头来,格外诱人。田间地头,工人们穿梭其间,熟练地捏住火龙果,轻轻一剪,沉甸甸的果实便落进篮子里,不一会儿就堆起了“小山头”。

据了解,该基地引进了“软枝大红”“金都”等优质品种,果实个头饱满、口感细腻、果肉甜美、汁水丰盈,甜度可达18至22度。阳江市广明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苏志明介绍,今年气候适宜,加上科学的种植管理,亩产预计能达到5000斤。“我们基地的火龙果种植面积有近900亩,2017年初开始种植,2019年实现收获上市。”苏志明说。

火龙果作为热带水果,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为解决这一问题,苏志明在基地内建立了“光媒”智能化环控系统,实现对温度、湿度、光照的精确控制,并利用太阳能发电系统提供持续稳定的光照。如今,火龙果进入收获时节,工人们忙于采摘、分拣、装箱,欢声笑语中满是丰收的喜悦。

昼摘鲜果夜赏灯

“以前来这儿只能摘果子,以后玩上一整天都不重样!”站在正在升级改造的农家乐前,苏志明感慨道。

近年来,随着火龙果种植技术逐渐成熟,其价格不再高不可攀,市场竞争也随之变大。如何进一步提升基地的核心竞争力,成了苏志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早在2022年,他就推出了园区夜间“光媒”景观及“赏花、尝果”乡村夜游项目。项目一经推出,便成了网红“打卡点”,最热闹的一晚,有1000多人专程前来游玩,既提升了人们“秉灯夜游”的兴趣,增添了浪漫雅趣,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火龙果、体验农村生活。如今,他继续探索多元化经营,让基地从单一的种植园蝶变成集采摘、观光、吃饭于一体的农业“旅游点”,并在周边设置停车场,提供便捷服务。

可以想象,不久后——这里白天,游客可亲手摘下新鲜饱满的火龙果,感受丰收的乐趣;游玩尽兴后,基地即将对外开放的农家乐里特色菜肴、地道农家味等你来尝;夜幕降临,千盏LED补光灯点亮田间,火龙果在灯光映照下更显娇俏,独特的夜景如梦似幻,让人沉醉。

“红火果”织就富民网

如今的塘坪镇火龙果种植基地,已成为串联起农户增收的“红火产业”。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紧密联结模式,这里为周边150多位村民提供了种植管护、采摘分拣、包装的全链条就业岗位,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增收。

除此之外,基地更是主动带动村民投身火龙果种植。苏志明牵头将农户分散种植的火龙果纳入统一销售网络,对火龙果进行订单回收。“以前自己种了愁销路,现在跟着基地干,只管把果子种好,不愁卖不出去。”种植户李大哥算起账来,满脸笑意。

产业链的延伸让富民效应持续放大。基地新建的冷库和烘干生产线,专门用于火龙果干等深加工产品的制作,这一环节又为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只有把好质量关,产业链才能扎得牢,农户的‘钱袋子’才能鼓得稳。”苏志明坦言,为了让火龙果走得更远,基地建立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定期抽检土壤、农药残留,确保符合绿色标准。

如今,这里的火龙果已获得绿色食品认证,除了供应珠三角,更远销郑州等北方市场,凭借过硬品质赢得稳定订单。

从田间种植到车间加工 从本地直销到跨省远销,塘坪镇的火龙果正以全产业链思维激活乡村资源,让火龙果真正成为串起就业、增收、共富的富民链, 正以“一果带多业、多业促增收”的态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撰文:赵强 陈倩彬

图片:梁智华

【作者】 赵强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