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非洲大蜗牛泛滥趋势泉州市开展夏季集中灭螺行动

泉州网7月12日讯(融媒体记者范金林 张晓玲 林劲峰 通讯员曾远程 文/图)夏季正值非洲大蜗牛繁殖高峰期,尤其是暴雨后,其活动频率显著增加。为遏制其泛滥趋势,提高群防群治水平,7月11日,泉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县两级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成员单位,在市区东湖公园开展全市非洲大蜗牛夏季集中灭螺行动。

志愿者在公园草丛中抓捕非洲大蜗牛

当天下午,记者在东湖公园看到,穿戴手套的志愿者冒雨开展行动。他们手持夹钳,专注地拨开低矮的草丛和潮湿的树丛——这正是非洲大蜗牛最爱的藏身之所。每发现一只蜗牛,他们都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将其夹起,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塑料桶中,随后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

据市植保植检站站长蔡英杰介绍,非洲大蜗牛繁殖速度快,摄食能力强、食量大,食物包括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对公园林木花卉、农业生产及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

针对非洲大蜗牛的入侵,目前我市各部门主要采取普查监测、农业防治、物理防控、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普查监测主要针对公园绿地、住宅小区、农田等重点区域开展常态化监测,是科学防控的基础;农业防治通过清除杂草、减少阴暗潮湿环境等方式破坏其栖息地,减少非洲大蜗牛密度;物理防控包括利用其昼伏夜出的习性在雨后或夜间进行人工集中捕捉,以及在其活动区域投放青菜等食物进行诱集;化学防治则主要使用四聚乙醛等药物进行撒施或喷雾,或在非洲大蜗牛爬出觅食时用生石灰粉撒施进行灭杀。

市农业农村局提醒,受近日强对流天气的影响,我市城镇公园绿地、村庄、果园等地方出现非洲大蜗牛频率较高,市民如果发现蜗牛切勿徒手触碰,应戴手套或用工具夹取后,撒盐密封处理,同时及时清除院落积水容器、枯叶堆,保持环境干燥整洁。

据悉,今年5月,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2025年非洲大蜗牛夏季集中灭螺行动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非洲大蜗牛夏季集中灭螺行动。各级农业农村、住房建设、城管、园林、林业、海关等部门,通过加强排查监测、强化源头管控、组织集中灭螺、开展科普宣传等方式,降低非洲大蜗牛的种群密度。

责任编辑:黄冬虹

【来源:泉州网】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