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日)是国际防治沙尘暴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为:“防治沙尘灾害 共同守护蓝天”。
十余年我国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65亿亩
我国始终高度重视沙尘暴防治工作,1978年批准并实施“三北”工程,努力恢复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同时,我国还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为防沙治沙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我国是全球增绿贡献最大的国家和荒漠化防治国际典范。随着国土绿化行动科学推进,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1/4。近十多年来,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3.65亿亩,封禁保护面积2794万亩,在全球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三北”工程实施40多年来,工程区累计保留造林面积4.8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亿亩,61%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4.5亿亩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特别是“三北”工程攻坚战启动两年来,实施重点项目369个,完成各类建设任务超1亿亩。三大标志性战役取得实质性进展:
沙尘暴对健康和经济造成的损失持续加剧
在今年的国际防治沙尘暴日到来之际,世界气象组织在其发布的最新年度报告中指出,沙尘暴对健康和经济造成的损失正持续加剧。
报告指出,尽管2024年全球地表沙尘平均浓度略低于2023年,但区域差异显著。在受影响严重地区,2024年地表沙尘浓度仍高于1981年至2010年的长期平均值。报告指出,虽然沙尘现象多为自然过程,但水资源与土地管理不善、干旱及环境退化正日益成为沙尘现象的重要诱因。巴萨特表示,气候变化正在加剧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可能导致新的沙尘源出现。
国际人士表示,国家层面的土地管理策略对防治沙尘暴至关重要,中国的防沙治沙工作成效显著,美化了人们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