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锅蒸包子,香得让人停不了嘴!一家人围着锅,吃掉半锅还不够!
回到老家,爸妈忙着种葡萄,我负责做饭,决定用地锅蒸点包子和馒头。农村的地锅,烧出来的面食就是香,城市里用小锅蒸的味道完全比不上。面粉一揉,酵母一发,包上满满的馅,20分钟出锅,香气扑鼻,馋得全家抢着吃!
老家房子还是老样子,泥墙瓦房,院子里晒着玉米。早上爸妈去葡萄地干活,我在家准备午饭。农村生活简单,地锅一烧,烟囱冒烟,那感觉特别踏实。2斤面粉,加2袋酵母,用温水化开,再放3克面碱,揉成软面团。面团放温暖地方发酵,1小时就胀到两倍大,蓬松得像个大枕头。
邻居送来一篮子自家种的茄子,紫得发亮,新鲜得能掐出水。农村就是这样,家家户户种菜,多了就互相送,感情特别好。我把茄子切成丁,配上点五花肉,剁成馅,调点酱油、葱姜,香味已经开始往外飘。面团发好后,擀成皮,包馅的时候我可没手软,个个包子塞得满满当当。
包包子这活儿,手艺不能差。我一边包一边数,5个、10个,速度越来越快。包子底下垫上自家晒的玉米叶子,防粘又添香。馅不够了,剩下的面团我搓了6个花卷,捏了3个大馒头,摆满一锅,刚好不多不少。看着这一锅,心里特别满足,像完成了一件大事。
爸爸负责烧火,柴火噼里啪啦响,烟囱冒出一缕缕白烟。农村的地锅烧火有讲究,火候得稳,火太大包子容易裂,火太小又不熟。20分钟后,锅里香气四溢,阳光从门缝洒进来,照得屋子暖洋洋。揭开锅盖,热气腾腾,包子白胖,花卷层层叠叠,馒头鼓得像小山包。
全家围着桌子开吃,爸妈直夸包子香,老公一口气吃了6个,女儿小手抓着半个包子啃得欢。妈妈吃了4个,爸爸3个,我自己也忍不住吃了2个。半锅面食,一下子就没了!地锅蒸出来的包子,皮软馅香,咬一口满嘴汁,比城里买的强一百倍。你们说,是不是地锅的柴火味儿让面食这么香?
农村的地锅不只是做饭的工具,简直是家的灵魂。烧火的时候,火光映着脸,烟味混着饭香,让人觉得生活特别有滋味。城市里用天然气蒸,方便是方便,但总觉得少了点啥。地锅的烟火气,是机器没法比的,蒸出来的面食带着柴火的香,特别接地气。
茄子肉包子的馅儿,咬一口满嘴油香,五花肉的肥瘦刚好,茄子吸了肉汁,软糯又鲜。花卷层层分开,蘸点酱油,香得让人停不下来。馒头更别提,掰开热气直冒,咬一口又软又弹,爸妈说这味道跟小时候吃的一模一样。农村的面食,就是这么实在,吃着让人心里暖。
一家人吃得热热闹闹,饭桌上全是笑声。女儿吃得小脸鼓鼓的,老公还偷偷藏了个包子,说晚上要加餐。爸妈聊起年轻时在地锅边做饭的日子,回忆里全是幸福的味道。吃完饭,院子里还飘着点柴火的香气,日子简单又满足。
地锅蒸面食,不只是填饱肚子,更是一种生活的仪式感。农村的烟火气,让人觉得日子有奔头。每次回老家,我都爱用地锅做饭,那种香味和感觉,城市里再好的厨房也比不上。你们家有没有用老式地锅做过饭?那种味道,是不是一吃就忘不了?
这顿饭让我想起小时候,爸妈在地里忙,我和邻居小孩围着地锅等饭吃。长大后,城市生活快节奏, редко有时间慢下来做顿这样的饭。回到老家,用地锅蒸包子,才发现简单的食材也能做出让人满足的味道。农村生活的烟火气,真是一种宝贵的回忆。
地锅蒸出来的面食,香味能飘满整个院子。邻居闻着味儿过来串门,笑着说这味道勾起了他们的馋虫。农村就是这样,饭香能把人聚在一起,聊聊家常,分享点小菜,日子过得特别有人情味。你们觉得,地锅蒸的面食为啥这么香?是柴火的功劳,还是手艺的加持?
吃完饭,盘点一下,2斤面粉做了16个包子、6个花卷、3个大馒头,够一家五口吃得肚子圆滚滚。地锅的魅力就在于,能把普通的面粉变成让人抢着吃的美食。爸妈说,现在城里人流行复古,地锅都成了稀罕物,其实农村人早就知道它的好。
这顿地锅饭,让我更珍惜农村生活的简单和真实。面粉、茄子、五花肉,普通的食材,普通的做法,却能让全家吃得开心。或许,幸福的味道就是这么简单。你们说,地锅蒸的面食,是不是比城里的更香?欢迎留言说说你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