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时抢鲜!东莞大岭山荔枝用黑科技锁住全年身价

七月骄阳下,东莞市大岭山镇万亩荔枝林虽已过了集中采摘期,但在荔乡荔枝专业合作社的现代化加工车间内,一场“鲜果革命”正如火如荼。鲜红的荔枝在热泵烘干机中匀速翻转,果香弥漫间,合作社社长李柱滔与工人们正将夏季的甜蜜转化为全年可持续的财富。

传统晾晒7天变72小时:科技重塑产业形态

走进占地宽敞的烘焙车间,6台全自动热泵烘干机轰鸣运转,每台设备单次可处理3000-4000斤鲜果。“今年全镇1.2万亩荔枝林大丰收,除了鲜销,我们已为荔农加工10吨鲜果,预计中旬突破20吨。”李柱滔指着设备介绍,传统日晒需7天的荔枝干,如今72小时即可完成加工,且通过智能控温控湿,完整保留荔枝多酚、维生素等风味物质,成品皮质坚硬、甜度浓缩,保质期延长至18个月,售价达鲜果3倍。

正在车间忙碌的黎阿姨算了一笔账:自家3亩荔枝园今年丰收,若按往年低价抛售鲜果,收入不过万元;而经过烘干加工,每斤荔枝干售价跃升至30元,仅此一项增收超2万元。“过去怕丰收,现在盼丰收!”她笑言,合作社统一收购、标准化加工的模式,让荔农吃下“定心丸”。

全产业链突围:鲜果经济迈向四季增值

合作社的探索不止于加工效率提升。李柱滔透露,他们正联合省农科院研发荔枝干深加工产品,同步布局电商渠道,让“四季舌甜”的品牌走向全国。车间墙上的电子屏实时跳动着订单数据,来自北上广深的采购商已预订了首批5吨荔枝干。

“荔枝干不仅是零食,更是药食同源的养生珍品。”合作社技术员展示着检测报告:其铁含量为樱桃的46倍,天然糖分与膳食纤维比例达黄金配比,对改善贫血、调理脾胃成效显著。如今,这颗穿越时空的“岭南红宝石”,正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新希望——通过延长产业链,让荔农共享加工增值收益,真正实现“枝头鲜”向“四季甜”的跨越。

夕阳西下,最后一批暗红鲜果送入烘干机,李柱滔望着显示屏上渐趋稳定的温度曲线,眼中映出对未来的期待。在大岭山,一颗荔枝的蜕变故事,正在书写农业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文、图、视频|记者 王俊伟 通讯员 大岭山宣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