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安康日报
田间拍摄
直播助农
通讯员 乌蒙
一根网线,连接深山与都市;一部手机,撬动乡村振兴新动能。在旬阳,越来越多的人正借助电商直播的“云翅膀”,让藏在秦巴深处的新鲜优质农产品飞出大山,直达全国消费者的餐桌。农业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有效融合,不仅为山货开辟了新销路,也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在吕河镇周家阳坡村的菜地里,“90后”新农人李振旭手持着刚采摘的旱黄瓜,面对手机镜头,热情地向直播间里的网友推介大山里的农产品:“家人们放心下单!我们山里人自己种的农家瓜果蔬菜,让您吃得放心健康。不好吃的、和我在直播间讲的不一样的,全额包赔!”通过“直播带货+店铺引流”的销售模式,短短一个月,他的直播间累计售出1800多单,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品尝到了这份来自大山的新鲜味道。
据李振旭介绍,自5月底投身直播事业以来,他始终保持每天两场、累计七八个小时的直播频率。尽管初期每日仅能售出二三十单,面对镜头也难免生涩,但他坚持不懈。如今,单日销量已攀升至二三百单,这份亮眼的成绩正是他辛勤耕耘的最好见证。
直播带货为农产品销售开辟了新路径。借助互联网平台和算法推荐,农产品不仅能精准触达目标客户,更能直观展示其生长环境、采摘过程,并通过现场试吃等互动方式赢得消费者信任。这种“沉浸式”销售模式既降低了销售成本,让消费者获得实惠价格,又提升了流通效率,有效破解了农产品销售难题。
“比起线下销售,线上市场更大,消费者更多,空间不可估量。”李振旭说:“每天早上5点半,村里的阿姨们就到地里采摘,10点前就能完成打包发货,确保消费者收到新鲜山货,好评率非常高。”
这种“田间直达餐桌”的销售模式正在旬阳形成示范效应,越来越多的助农企业和新农人通过电商平台,为深山优质农产品开辟新出路。在大山造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专业化的运营团队通过每日4小时以上的稳定直播,可实现上千单的销售业绩。“除了日常直播,我们也会剪辑发布引流短视频。通过分析视频数据,我们能优化直播时间、频率和主推产品,确保直播效果达到最佳。”大山造物新媒体运营主管朱桐介绍道。
这支充满活力的年轻直播团队用专业方式运营助农事业。从山野田间到餐桌舌尖,电商直播不仅为优质农产品开辟了新渠道,而且更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创造出大量“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最近是蔬果收获的旺季,很多老乡住在山里,我们就上门收购,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变现。目前,我们的土鸡养殖项目在村里带动了3000多位‘外婆’共同创业。平时的包装、发货、分拣、种植等环节需要大量人手,能为上百人提供稳定就业岗位。”朱桐补充道。
从个体创业到团队运营,从单点突破到全域发展。在旬阳,像李振旭这样扎根乡土的“新农人”不断涌现,大山造物这样的助农团队也日益壮大。“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的新模式,让旬阳优质农产品插上“云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