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菜”“肉”成色足农业基本盘更稳

2025走过了上半年,盘点家底,“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挺要紧,《央视财经评论》在这个时点推出系列节目,观察夏粮收获、菜篮子多元供给和生猪市场新动态。

先来说说“米袋子”。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约占全年粮食产量的五分之一,九成以上是冬小麦。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夏粮收获过九成,冬小麦大面积收获基本结束。

今年春季以来,我国北方冬麦产区部分地方遭遇不同程度干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肖永贵表示,近期他多次到河南、山东、河北等地调研夏粮的种植情况,看到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比较完善的,实现了“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这些农田水利设施在抗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稳定住了“夏粮”的基本盘。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超过10亿亩,耕地灌溉面积发展到10.8亿多亩,增强了农业生产的抗旱防涝减灾能力。

到6月中旬,我国已累计收购夏粮小麦超1700万吨,收购进度快于去年同期。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姜楠表示,夏收进展总体顺利,农业科技也在加力增效。各地通过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大力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有效融合,总体来看今年小麦丰收是有基础的。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

再来说说“菜篮子”。

蔬菜是千家万户居民餐桌的必需品,也是我国除粮食作物外栽培面积最广的作物,多年来山东省的蔬菜产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今年蔬菜供应有哪些新进展?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杨武杰表示,近三年山东蔬菜年产量跃上9000万吨的台阶,蔬菜品种也更加丰富。其中设施栽培功不可没,在山东寿光,蔬菜大棚就超过15万个,年产蔬菜450万吨,自主研发了上百个新品种,为丰富“菜篮子”提供了保障。如今很多新建大棚配备了智能设施,手机成为“新农具”,就像业界人士所描述的:过去是“有什么吃什么”现在是“吃什么有什么”。

最后再来说说“肉盘子”。

生猪产业一头连着民众的“肉盘子”,一头连着养殖户的“钱袋子”。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当前生猪市场供应总体充裕,叠加“五一”、端午后节日消费效应转弱,近期全国生猪价格小幅回落,价格波动幅度收窄。

说起生猪养殖的盈利情况,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表示,截至2025年5月,我国生猪养殖已经连续13个月保持盈利,5月份全国生猪平均价格每公斤15元,环比下跌1.3%、同比下跌3.7%,尽管盈利水平有所收窄,但每头出栏肥猪仍可盈利76元。总体看上半年市场供应保持充足。

此外,生猪产业在向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循环方向稳步迈进。(来源:央视财经)

【来源: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