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两用”稻虾共舞绘新景

央广网叶城5月22日消息(记者姜茸 通讯员祖力皮卡尔·吐尔地)五月的叶城,绿意盎然,在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连片稻田中,农户们正上演“稻虾共舞”的生态协奏曲。

插秧机穿梭于水田间播撒希望,虾笼起落间鲜活的小龙虾跃出水面。这种“一田双收、一水两用”的稻虾共养模式,让每亩土地效益提升三倍以上,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色密码”。

叶城县连片稻田航拍图 (央广网发 祖力皮卡尔·吐尔地 摄)

近日,在叶城县夏合甫乡兰干巴格村村民李进军家100亩稻虾田,驾驶员正操作插秧机将嫩绿秧苗精准植入浅水区,行距严格控制在25厘米,最大程度地保障水稻分蘖空间。在离插秧现场不远处的稻田环形虾沟中,李进军和其他村民正捕捞青壳红螯的小龙虾,当天订单量已突破500公斤。

工作人员将稻苗植入浅水区 (央广网发 祖力皮卡尔·吐尔地 摄)

李进军说:“这两天叶城天气比较晴朗,特别适合水稻种植,我们正在抓紧时间,用插秧机对水稻进行种植,争取两天时间将100亩的水稻种植完毕。现在又是小龙虾上市的好时节,目前已经接到了不少的客户的订单。”

工作人员正操作插秧机将嫩绿秧苗精准植入浅水区 (央广网发 祖力皮卡尔·吐尔地 摄)

李进军介绍,以前他们家采用传统的水稻种植,产量低,成本高,而且稻田从收割到来年的播种期间闲置时间过长,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没能实现最大化。

“近两年,我们采用了新的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引进了新的水稻品种,实现了每亩小龙虾100至150公斤,水稻500至600公斤,亩产能达到8000元至9000元。今年,我们要在原有的100亩基础上,继续在村里承包350亩地,扩大种养规模,提高我的收入。”李进军说。

工作人员正操作插秧机将嫩绿秧苗精准植入浅水区 (央广网发 祖力皮卡尔·吐尔地 摄)

2023年,按照叶城县委渔业发展规划,夏合甫乡积极探索,引导种植户尝试稻虾生态种养模式。因为龙虾生长周期短,能够快速带来经济效益,有效拓宽了当地农户增收途径。同时,龙虾在稻田里活动可以疏松土壤,助力水稻根系发育,其排泄物作为优质天然肥料,既能改良土壤环境,又能减少病虫害,形成稻虾共生互利的良性循环。

叶城县夏合甫乡党委书记王友川说:“稻虾种养模式,既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又提高了稻米的品质,既保证了粮食安全,又确保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下一步,我们坚持‘一地两用、一水双收’的发展理念,采取‘政府+高校+农户’的模式,扩大稻虾规模,推动稻虾工作的精准化、生态化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群众收入,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插秧机种植水稻航拍图 (央广网发 祖力皮卡尔·吐尔地 摄)

叶城县共有水稻种植5000余亩,目前,农户正抢抓晴好天气加紧播种,为实现今年水稻丰产丰收奠定基础。预计5月25日完成全县水稻播种工作。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