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17日电 (记者黄盛)中债资信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从发行规模看,2025年1月1日至3月31日,民企(非金融企业)债券145只,发行规模1143.24亿元,民企发行家数相较前两年仍处于扩容阶段;从发行成本看,加权平均利率2.39%,较上年同期进一步下移。
对此,中债资信企业与机构部负责人孙静媛表示,一方面考虑到以产业债为主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对于利率更加敏感,在信用利差仍处相对低位背景下,债券融资仍具备成本优势;另一方面,伴随着我国一系列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政策的出台,以及更多支持民企发债融资新工具的落地,民企债券发行与净融资有望持续改善。比如,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金融机构、科创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三类主体发行科创债,丰富科创债产品体系。
针对民营企业发债,孙静媛表示,当下,民企数量众多,不同类型、领域、发展阶段的企业,对融资的需求各不相同,现阶段除普适性债券品种外,针对民企特有融资痛点难点的债券产品谱系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以满足不同类型民企的资金需求。
“要多维度激励市场各方参与。”孙静媛建议,优化评价与激励机制,完善综合评价体系,引导和鼓励承销商参与和推动相关业务;探索建立风险共担机制,设立诸如稳定基金或资金池,对暂时出现流动性困难优质民企提供流动性支持;持续完善债券市场做市商制度,发挥做市商在一级发行中的定价作用,减少市场剧烈波动,增加交易活跃度,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建立市场互通机制,搭建民企与投资人深度交流平台,提供集中路演服务,降低企业发行路演成本,提高发行效率,营造支持民营企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