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08年9月,河口县隔壁的屏边县迎来了一场关于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研讨会。
研讨会的发起人请来了很多专家,他们不仅会给当地的老百姓科普保护濒危植物的重要性,还讲了一些引种和繁育的常识。
正好家住云南省河口县莲花滩乡的农户古云贵也参加了这次的研讨会,在研讨会上他看到了一种长相很漂亮的植物。
这种植物竹竿挺拔,花朵红里泛白,整棵树长得就像是一把大伞一样,他突然间想起来,自家的后山上不就长着这种树吗!
经过一番了解之后古云贵才知道,这种树十分珍贵,当时被业内的专家发现的时候仅仅只有5棵,可以说是非常珍贵的“宝贝”。
而且有人还曾经想用2架直升机来交换一棵华盖木,但遭到了拒绝。
古云贵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不禁暗自窃喜,感觉自己好像发现了一个大宝藏。
研讨会结束后,华盖木的果球价格一下子涨到了350元一公斤,而果球里的种子更是贵得惊人,卖到了4万元一公斤。
古云贵觉得既然这种植物如此珍贵,那么肯定是不愁销路的,所以就让在越南打工的大儿子,以2万元一公斤的价格,买了4公斤华盖木。
除了华盖木,古云贵还了解到研讨会上科普的亮叶木莲和毛果木莲也是珍稀濒危植物,虽然它们的种子价格比华盖木低很多,但同样珍贵。
古云贵想着反正都要干,那就多尝试几种,于是,他又购买了一些亮叶木莲和毛果木莲的种子,准备一起种下去。
刘玉壶的弟子、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曾庆文也听说了古云贵对华盖木感兴趣的事情,他鼓励古云贵好好做,还说如果这些树苗能够长大,那自己就将它们全都买走。
古云贵心里有了底,于是在2010年开始尝试将种子种下去,后来又租了狮子山的80亩荒山用来移栽幼苗。
从播种到移栽,古云贵已经花了将近20万,这已经属于是把家底子都拿出来了,为了省钱,古云贵还动员了自己的儿子看护树林。
当年古云贵繁育出来的幼苗大概有10万棵,最终长成大树的大概有14200多棵。
为了能守护好自己的树林,2011年的时候古云贵几乎都是在种植基地住着,那里的条件实在是太差了,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随着存活的树苗继续长大,古云贵租下来的荒山逐渐变成了绿色,后来有人得知了他在种植珍稀树木,还常常过来买一些幼苗带回去。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的时间,古云贵养殖的树苗已经有两个人那么高了,但他却遇到了一个很麻烦的问题:树卖不出去了。
因为当初想要将所有树苗都买下来的曾庆文在有一次在野外观察华盖木的授粉情况,结果不小心从40多米的树上摔了下来,去世了。
而之前的那些想要来买树苗的人也不见了踪影。
古云贵觉得难以置信,但事实情况就是这样,因为当初华盖木被发现的时候数量实在是太少了,所以价格才非常高,但是后来人们在越南也发现了华盖木,它的价格自然就降下去了。
花了6年终于将树养大的古云贵只能在山里面等着。
后来当初回忆的发起人来到古云贵种植基地考察,发现他种植的树木甚至比课题组的还好。
于是她想方设法给古云贵提供支持,但是专家们的科研经费根本不够,想要使用的话还要遵循严格的流程,所以提供的帮助杯水车薪。
幸好有媒体注意到了古云贵的困境,于是将他的事情报道了出来,10月12号的下午,当地林业局的工作人员来到了古云贵的繁殖基地进行调查,他们想要在这个地方建立一个实验基地。
后续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一定会尽可能地帮古云贵寻找销路并且愿意为他寻找必要的支持,保证古云贵能够从中受惠。
那么华盖木究竟是什么树?
«——【·珍贵的华盖木·】——»
华盖木是木兰科单种属植物,堪称植物界的“巨人”,成年植株能高达40米,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它的树冠呈优美的圆锥形,枝叶繁茂,犹如一把撑开的大伞,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华盖木对生长环境极为挑剔,仅分布于云南东南部的西畴、马关、屏边等地的狭窄区域,这些地方海拔在1300-1500米之间,气候温暖湿润,土壤为山地黄壤或黄棕壤,且要求排水良好。
由于自身繁殖能力较弱,种子萌发率低,再加上长期遭受人类的过度采伐以及生境破坏,其数量急剧减少,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评估为极度濒危。
为了拯救这一珍稀物种,我国科研人员和相关保护机构付出了诸多努力。
比如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其原生境进行严格保护;开展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成功攻克了种子萌发、幼苗培育等难题,如今已实现了一定规模的人工种植,并尝试野外回归。
华盖木不仅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珍贵遗产,保护它,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绿色家园。
参考:
澎湃新闻《云南农民6年苦守万株濒危树木育苗成林,被称金山却无法变现》201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