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退水致大量鱼群搁浅 渔政部门紧急呼吁:禁止捡拾与交易

近日,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因水位急剧下降,导致大面积浅滩裸露,大量野生鱼群搁浅。社交平台流传的多段视频显示,南昌市南昌县高新区等湖区泥滩上遍布鲫鱼、鲤鱼等鱼类,附近村民携带水桶、脸盆等工具前往捡拾,甚至有人驾车转运。针对这一现象,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处今日回应称,“禁止买卖鄱阳湖野生鱼,不建议捡拾食用”,并强调此类行为涉嫌违法,公安部门将严肃查处。

水位骤变致鱼群受困 村民自发捡拾引争议

据网友反映,3月31日鄱阳湖水位短暂上涨后迅速退去,鱼群因未能随水流撤离而搁浅。一名在湖畔采摘藜蒿的村民称,仅半小时便捡满两盆鱼。类似现象在鄱阳湖枯水期(每年秋末至次年仲春)屡见不鲜,但此次规模较大,单日搁浅量或达数万斤。

内容图片

渔政部门:属自然“天灾” 人工转运力不从心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处负责人表示,鄱阳湖作为季节性湖泊,枯水期水域面积仅为丰水期的十分之一,水位波动易致鱼类被困。尽管每年均组织力量转运搁浅鱼群,但因湖区面积广阔、人力有限,效果“杯水车薪”,此类事件被视为自然调节的“天灾”。该部门已通知各地渔政加强巡查,并呼吁公众勿参与捡拾。

内容图片

安全隐患与生态风险并存

渔政部门提醒,搁浅鱼群多混杂淤泥,食用存在卫生隐患;此外,捡拾者易陷入泥滩,危及人身安全。法律层面,鄱阳湖野生鱼属天然渔业资源,擅自捕捞或交易涉嫌违反渔业管理规定,一经查实将面临处罚。

内容图片

公众需理性参与生态保护

鄱阳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关乎区域生态平衡。渔政部门建议,若发现大规模搁浅,应立即上报专业机构处理,避免私自干预。目前,相关部门正加强水位监测,必要时将启动应急补水方案。

此次事件再次凸显湖泊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在自然规律与人类活动的交织中,理性守护“一湖清水”仍需公众与政府的共同协作。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