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占邻居宅基地1米,邻居不理,10年后两家日子过成了一天一地

宅基地上的一场“拉锯战”

在豫北平原的东王庄村,李德发和邻居刘长山两家因为宅基地的事儿,闹出了一场足足拖了七年的“拉锯战”,这事儿在周边十里八乡传得沸沸扬扬,谁见了谁聊上两句。事情的导火索得追溯到2013年初春,那时候天气刚转暖,田野里还带着点湿气,刘长山瞅准了翻修自家院墙的机会,带着几个帮工叮叮当当干了起来。

他家和李德发家中间本来有条共用的窄通道,宽也就两米多,平时两家人都靠这走道进进出出。可这次刘长山修墙可没客气,硬是把墙基往外挪了一米多,新砌的灰砖墙斜斜地切过去,直接压过了李德发家宅基地的那条红线。

内容图片

李德发发现这事儿的时候,正赶上春耕前忙着收拾农具。他从地里回来,远远就瞧见自家门口那条通道窄了一大截,走到近处一看,刘长山家的新墙已经立得结结实实。他赶紧回家翻箱倒柜找出了那张早就泛黄的宅基地证,纸边都磨得起了毛,上面盖着几十年前村里公章的红印,字迹虽有些模糊,但红线范围写得清清楚楚。

他敲开院门还没等他把话说完,刘长山的媳妇就端着一盆刚洗过菜的水迎了出来,手一扬,水哗啦啦泼在地上,溅得李德发裤腿上全是泥点子。她叉着腰站在门口,嗓门扯得老高,喊着:“这地界我们家用了三代人了,你爹当年还借过我家两斗麦种呢,咋现在翻脸不认账了?”

内容图片

这事儿一闹开,两家彻底杠上了。没几天,村里就传遍了,谁家串门聊起来都得提一句“老李家和老刘家又掐上了”。村里的调解委员会也坐不住了,先后组织了三次调解会。

三次调解没个结果,李德发憋了一肚子火。镇政府门口有个公告栏,木框子漆都掉了不少,里面贴满了各种通知。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早就复印好的宅基地证,黑白纸上红线框得明明白白,还特意用红笔描了边。他从旁边小卖部借了瓶浆糊,刷刷几下就把复印件贴了上去。纠纷的事儿就这么从村里传到了镇上,成了大家伙儿眼里的“大新闻”。

内容图片

“老兵”李德发的硬核人生

李德发可不是东王庄村里那种普普通通的农民,他身上带着一股子硬气,那是打过仗的人特有的劲儿。年轻那会儿,他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1979年那场仗打得激烈,他在猫耳洞里待过好些日子,啃着干巴巴的压缩饼干,硬挺着扛过了枪林弹雨。后来复员回了村里,他没闲着,瞅准了村西头那片没人要的三十亩沙地,直接承包下来要种酥梨。

那地儿全是盐碱地,土硬得跟石头似的,庄稼根本长不出来,村里人都不看好。可李德发不信这个邪,他先是拉了几车炉渣混着土翻了一遍地,又跑去县农技站学了改良土壤的法子,还琢磨着把外地的梨树枝嫁接到本地树上。几年下来,他愣是把这块不毛之地收拾得服服帖帖,梨树一棵棵长起来,果子结得又大又甜。

内容图片

到了2010年左右,他种的酥梨在县里已经小有名气,后来干脆挂上了“黄金梨示范基地”的牌子,全县都知道东王庄出了个能人。2015年,他带着自己改良的“东王酥梨”去了省农博会,那梨子个头匀实,咬下去脆生生的,还带着股清甜味儿。

展台上除了堆满金黄的梨子,他还特意摆上了自己那枚军功章,上面刻着“退伍不褪色”五个字,铜色的章子在灯光下闪着光。不少客商路过都停下来瞧,有的问梨子怎么种出来的,有的盯着那军功章打听他当兵的事儿。那次农博会,他签了好几单大订单,回来后村里人都说老李给东王庄长了脸。可谁也没想到,这么个硬汉,回头却因为自家宅基地那点事儿,跟邻居刘长山耗上了整整七年。

内容图片

刘家的“背运”与村里的风言风语

刘长山家这几年跟李德发比起来,简直像走了两条路。李德发的梨园一年比一年红火,刘长山家却接连撞上倒霉事儿,越过越糟。2018年那年冬天,刘长山大儿子在县城开的物流公司出了大事儿。他那公司本来跑的是正经货运,挣点辛苦钱,可后来不知咋回事儿,偷偷摸摸运起了走私冻肉。

那冻肉是从外地弄来的,塞满了一个大冷库,没来得及出手就被查了。工商跟公安一块儿去的,查封仓库那天,冷库门一打开,里面冻得硬邦邦的肉堆得满满当当,地上淌出的血水流到外头,赶上天冷,路面上结了层暗红色的冰棱,看着怪瘆人的。公司没几天就关了门,大儿子也被抓去问话,最后罚了一大笔钱,生意彻底黄了。

内容图片

同一年,小儿子也没消停,他在县城跟着几个混混跑地下赌场,收账放账都干过。结果赶上全国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公安顺着线索一查,把他跟赌场一块儿端了,判了三年刑,送到外地服刑去了。

刘长山两口子这下子算是折腾空了,俩儿子一个破产一个坐牢,家里那点积蓄早花得精光。早些年他家还挺热闹,大儿子公司开起来的时候,常有货车司机进出院子,小儿子没出事儿前也常带人回来吃饭,院里那栋二层小楼修得挺气派。

内容图片

可到了2018年以后,院子冷清得不行,门口的土路都没人踩了,杂草长了一茬又一茬。刘长山老两口守着空荡荡的楼,平时就靠种点地过日子,村里人路过时瞧见他俩,都不由得绕远点走。村里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聚一块儿聊天,总爱提这事儿,说刘家这是“占了不该占的福分”,才落得这下场。早些年刘长山占李德发家通道那会儿,村里人还不觉得啥,可后来他家接连出事,这话就传得更开了。

推土机轰鸣下的“界石真相”

这场宅基地纠纷拖了整整七年,终于在2020年秋收时节迎来了大转折。那时候正是玉米熟透的日子,李德发刚花了十几万买了台新联合收割机,忙着跑去邻县帮人抢收。他开着机器在地里来回跑,满车的玉米棒子堆得老高,收完一茬还得赶紧倒进拖拉机拉走。

内容图片

就在这忙得脚不沾地的当口,市中院执行局的电话打了过来,告诉他当年提交的那份宅基地侵权诉讼有了结果。七年前,他因为刘长山占了通道的事儿,一步步把官司打到了法院,期间跑了无数次镇上和县里,递材料、找律师,折腾得人仰马翻。法院这边审了又审,证据翻来覆去查了好几轮,终于在2020年下了强制执行的判决。

没过几天,执行队就带着推土机开进了东王庄村,直奔刘长山家那堵斜墙。推土机轰隆隆开动的时候,刘长山就蹲在他家门口的石墩子上,手里捏着根旱烟杆,一下一下地吧嗒着,烟雾飘起来又散开。推土机几下就把那堵灰砖墙铲倒,砖头哗啦啦滚了一地,尘土扬得满院子都是。

内容图片

就在这时候,墙根底下露出个东西,施工的人拿铲子扒拉了几下,挖出来半截石碑,上头刻着“光绪廿年”几个字,字迹虽有点磨损,但还能看清。这石碑是李德发爷爷那辈人埋下的地界标记,当年村里分地的时候,老一辈人就用这法子划宅基地,石头埋得深,多少年都没人动过。这块界石一露面,事情就彻底清楚了,李德发家的宅基地范围跟证上写的一模一样,刘长山占的那一米多通道压根没跑儿。

从“梨园直播”到村里的新风气

宅基地的事儿了了,李德发没停下脚步,反倒借着这股东风把自家的梨园生意干得更火了。2021年那会儿,他听村里年轻人说网上直播能卖货,就琢磨着自己也试试。他注册了个“老兵梨园”的账号,开始捣鼓直播,最早几次不太熟练,镜头晃来晃去,光顾着讲梨子咋种的,忘了推销。

内容图片

后来他慢慢摸出门道,直播里不光讲嫁接技术,还拿出自家的宅基地证,给网友讲怎么分辨真假证件,顺带普及点法律知识。他那梨园的嫁接技术是真有料,外地的梨树枝接到本地树上,成活率高得一批,果子口感也好,直播里他一条条讲得清楚,底下网友刷屏问东问西。

到了2024年双十一,他攒了不少粉丝,直播间开了三小时,直接卖出去五万箱酥梨,订单多得他忙不过来,连夜叫了村里几个帮手打包发货。这成绩在县里都挂了号,销售额创了他做生意以来的新高。

更厉害的是,他这火爆的生意还带出了新路子,村里七个年轻人看他赚得盆满钵满,干脆合伙开了个包装厂,专门给梨子做箱子、贴标签,生意做得有模有样。村里的经济链条就这么活了起来,梨园加包装厂,愣是让东王庄多了条致富路。

参考资料:[1]高善朴,赵晓波,张昊,周厚侠.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临沂实践[J].中国土地,2025(1):56-57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