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旬阳市依托退耕还林项目发展,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使原本鲜为人知的小拐枣,做成了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生态创优”为一体的大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让绿水青山既有“颜值”,更有“价值”。
成熟的拐枣
霜降节气前后,旬阳市的乡村景象喜人,农户家的房前屋后均被密密麻麻的拐枣树装点得别有一番风味,构成了丰收季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时村民们纷纷投身于拐枣园中,一片繁忙景象:有的村民攀上枝头,手脚并用轻轻摇晃树枝以采集拐枣,有的则细心地弯腰捡拾散落在地的果实。这些形态独特、成簇成串的拐枣,在以往的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助力全市超过13000户贫困户成功脱贫摘帽。而今,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下,拐枣更是直接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幸福果。
采收的拐枣正在装车
关口镇大庙村是旬阳拐枣种植的千亩村,历经一个多月的采摘、收购,新鲜的果实已经走出大山,拐枣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这两天农户们正抢抓农时,赶在寒冬之前,对拐枣树进行管护,确保顺利越冬。
拐枣林管护
“拐枣产业比较长效稳产,栽下后多年生长,拐枣林可以种一些黄姜等多种药材。我栽有五亩拐枣,每年一亩地有一千多元收入,树一年一年长大结的拐枣越来越多,收入也逐渐在增长,我们这个组几乎家家户户种拐枣。目前,我们正在做好冬季拐枣树刷白、防虫、施肥等管护工作,期待来年有个好收成,增加更多收入。”大庙村村民胡昌胜说。
经过多年的发展,关口镇已种植拐枣2.6万亩,种植农户4500余户,年产值可达3000余万元,而这只是旬阳发展拐枣产业的一个缩影。作为南水北调的水源涵养区和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重点区域,旬阳种植拐枣,实现了在退耕还林、生态立县的同时,兼顾老百姓稳定增收。
关口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干部邓茂林介绍说:“由于我们山地条件比较差,发展其他产业相对不容易,近年来主要是利用退耕还林这项政策,大力发展拐枣产业。这项产业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它有生态效益,能保持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目前农户在门前屋后,田间地坎上都种植上了拐枣,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实现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电商直播销售拐枣
如今,拐枣作为旬阳美丽的生态名片和特色产业,成为了最重要的林业经济作物之一,全市种植面积超40万亩,建成万亩镇21个、千亩村30个,拐枣总产量占全国的80%。在逐步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旬阳也在不断增强退耕还林工程的“生肌造血”和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引导企业开展院企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等形式,精心培育拐枣产业。目前,全市培育拐枣加工企业9家,生产拐枣酒、拐枣醋、拐枣饮料和保肝护肝类产品20余种,综合产值超3.4亿元,带动了8.5万户农户稳定增收。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原则,适应生态建设和市场需求的新变化,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真正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源源不断地注入蓬勃活力。”旬阳市拐枣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陶荣说。
记者:王用兰
来源:旬阳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