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说,农村经济发展,靠财政投入推动或拉动,基本都是得不偿失的,估计你会很惊讶!
我最近调研了4个省的4个财政投入了2-3亿的农村(乡镇)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普遍的特点是增量不能激活存量,2-3亿财政资金花完了,80-90%迅速变成了死资产。无一例外!
财政花了这么多钱,搞综合改革,有无取得“四两拨千斤”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呢?没有。只有“千金”拨不动四两的重复教训。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改革深化不下去了!
举个例子吧:
八十年代搞小城镇建设和乡镇企业及村办企业发展,没有财政投入,怎么搞呢?以中心村为圆心,边远村2亩地换中心村1亩地,各村都集中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在中心村搞集约化发展,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发展,小城镇也同步大发展,财富爆炸式增长,给上级上缴更多的税费,也能自力更生实现“三保”。
现在呢?财政投入2-3亿搞综合改革,美其名曰促进高质量发展,修了农产品交易市场(硬件),上了农产品加工厂房及设备,建了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2-3个亿按期花完了,项目验收结项了。成果:2-3亿的财政资金变成了账面上的2-3个亿的死资产!

八十年代村与村换地(改革),多村集中要素在小城镇共发展,乡镇书记、镇长一个会议就解决了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发展的内生动力就迸发出来了。
现在,改革口号比八十年代喊的响一百倍,八十年代能搞的村与村换地改革在没有法律可依的情况下搞的很顺畅,现在有法可依了,村与村换地法律允许搞了,却操作不了。乡镇书记、镇长操作不了,县委书记、县长也操作不了!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法宝!
深化改革成了空口号,阻碍发展的问题解决不了,财政投入再多的钱,都是活钱变死钱!乡村振兴,活钱变死钱,这还怎么玩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