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锐评,针对农村医保和秸秆禁烧“一问就说好”,是在批评谁

基层干部的“一问就说好”,究竟害了谁?

新华社的一篇锐评,把农村医保和秸秆禁烧这两个“问题热点”摆上了桌面,但矛头直指的并非政策本身,而是基层干部那句让人耳熟的“一问就说好”。仔细想想,这种看似无害的“官腔”,实则是害人害己的“蒙汗药”。

新华社锐评,针对农村医保和秸秆禁烧“一问就说好”,是在批评谁

农村医保这事,确实牵动人心。每年400元的缴费,算不上天价,但在不少农民眼里,依然是个难题。问题出在哪?不是政策本身,而是基层干部对实际困难的回避。一边是农民抱怨负担重、甚至断缴;另一边却是干部轻飘飘一句“少抽几盒烟,少吃一顿饭”,仿佛农民就不配有苦日子。这种脱离实际的应答,不仅无助于解决矛盾,还让政策的好意被误解。

新华社锐评,针对农村医保和秸秆禁烧“一问就说好”,是在批评谁

更扎心的是,医保费催缴,村干部的压力可能比农民还大。一到年底,任务压顶,不少基层干部靠“跑腿催款”熬夜拼命,甚至自掏腰包替村民垫付。不想惹麻烦,就只能虚报缴费数字。一来二去,“数字游戏”玩得溜了,但问题积压越来越多,农民的不信任也慢慢攒了起来。长此以往,基层治理的公信力还能剩多少?

新华社锐评,针对农村医保和秸秆禁烧“一问就说好”,是在批评谁

再说秸秆禁烧,这本是好政策,但执行起来却步履维艰。农民们的诉求是什么?如何处理禁烧后额外的劳作负担?干部们不关心,反而抱着“全村零火点”的指标任务去考核自己。问题的反馈口被堵住了,农民的声音哪有渠道上达?可见,基层工作的脱实向虚,成了最大的障碍。

新华社锐评,针对农村医保和秸秆禁烧“一问就说好”,是在批评谁

最可怕的,不是政策不合理,而是合理的政策被不合理的执行方式埋没。上级的命令一层层传达下来,到了基层,就成了“完不成任务就挨批”的高压线。干部们害怕暴露问题被问责,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是干脆“以喜报盖问题”。这种“报喜不报忧”的风气,表面上维持了稳定,实际上把矛盾留给了未来。

而农民呢?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的诉求无人问津,误解和不满逐渐发酵。医保费交了,但看病报销时还会不会觉得繁琐?禁烧秸秆了,但额外成本谁来承担?农民们逐渐形成一个共识:别管什么政策,我们的难处没人真正关心。

新华社锐评的真正意图,是敲响实事求是的警钟。基层干部的职责,不是交出漂亮的数字,而是还原真实的基层情况。要么面对问题,把它解决;要么传递问题,让上级改进政策。不然,“一问就说好”最终会拖垮政策的公信力,让真正的好政策无法取信于民。

所以,最后不禁要问:当农民的苦水变成干部的报喜,“说好的惠民政策,到底惠了谁”?对此你怎么看?快来分享你的看法!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