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农村后发现一个怪象:儿女学历越高的家庭,竟然越容易断香火

最近回老家,发现农村一个怪现象:学历越高的家庭,越容易出现香火断绝的情况 。

这事儿搁在农村人眼里,那就是一件说不出口的“伤心事”:好不容易把孩子培养成才,结果眼瞅着一辈子就这么“断”了。老一辈人原本打的算盘是什么?供孩子读书,盼着他们成才,盼着他们成家,再盼着他们“传宗接代”,但现实却给了他们狠狠一击。

高学历家庭不愿生娃,按理说根子上就是成本高、压力大。上一个孩子的学费、房贷、甚至医疗和养老,全是堆在这代年轻人肩膀上的负担。试问,城里一套房,少说也要几百万,月供赶上不少人两三个月的工资。大城市里生活,竞争高压、节奏超快,每天不是在通勤的地铁上挤,就是在公司加班的灯光下熬,别说生二胎了,有时候连生存都是个问题。

回农村后发现一个怪象:儿女学历越高的家庭,竟然越容易断香火

再者,教育成本飙升,一个孩子上幼儿园到大学的花费让家长们直呼“养不起”。加上这批高学历家庭对教育质量格外看重,从小学就要上好学校、报特长班,再到大学要出国深造,不少家庭就是这样“逼”着自己成了“丁克”。供一个都愁,哪里还敢考虑二胎、三胎?

回农村后发现一个怪象:儿女学历越高的家庭,竟然越容易断香火

除了现实的压力,更深层的是观念变了。现在年轻人觉得活得精致、有自我更重要,甚至认为生育不是必选项。尤其是高学历女性,追求独立自由,她们不再觉得生育就是一种“本分”。这批人从小接受现代教育,观念更开明,个人价值和人生规划上更加注重自我实现。传宗接代?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

不过,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些人只是“晚生”,等他们事业稳定,经济条件更好时会考虑生育。但现实却是,生育意愿往往会随着年纪的增长不断降低,再加上身体条件和育儿的精力问题,拖来拖去,也就直接“不生”了。等到年过四十,面对高龄生育的风险,可能更加坚定了他们丁克的选择。

这样一来,农村的老人们看在眼里,真的是心如刀割。过去农村多子女家庭,兄弟姐妹多了日子热闹,乡村也充满了生机。而如今,儿女成才之后远赴城市,或者选择独身,村里的老人孤零零地留在村头,无人照顾不说,连儿孙承欢膝下的机会也没了。村庄里越来越冷清,小时候的烟火气仿佛也淡了。

人口下降不光是家庭的事,这还关乎国家的未来。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与质量直接决定了未来的经济实力和社会活力。生育率下降,老龄化加剧,意味着未来的劳动力减少,养老压力增大,年轻人肩上的担子只会越来越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可以预见,如果这种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农村的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可能会陷入困境。

回农村后发现一个怪象:儿女学历越高的家庭,竟然越容易断香火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传统观念和现代生活的冲突,真的只能牺牲传承来成全自我实现吗?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