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寒风裹着清冽的气息掠过窗棂
当街角的落叶凝上薄薄的白霜
我们便在季节交替中
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
俗语云“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天地间正徐徐铺开一幅
静谧而温润的冬日画卷

11月6日,车辆在G331国道嘉荫段的林海雪原间行驶(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01
霜雪初降,冬韵渐显
小雪作为冬季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孟冬时节正式开始,天地间逐渐褪去秋的斑斓,迈入冬的沉静。
小雪有三候:
01
一候·虹藏不见
小雪后降雨减少,空气干燥,彩虹因水汽不足而藏匿。这恰似天地间收起最后一道彩练,静待素雪纷飞时。
02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
小雪之后,阳气上升,阴气下潜,万物失去生机。宛若大自然在进行一场无声的交接仪式,将生机暂藏,待春而归。
03
三候·闭塞而成冬
万物收敛蛰伏,天地闭塞而转入寒冬。此刻的沉寂,正是为了来年春天更绚烂的绽放。
地域的差异,更让小雪景致各具韵味。北方的小雪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惊喜,初雪覆盖屋顶、枝头,银装素裹;南方的小雪则是“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温婉,细雨绵绵,寒意渐浓,落叶与霜露共舞,别有一番诗意。

11月6日,人们走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的一处公园里。新华社记者 辛悦卫 摄
02
烟火人间,冬日仪式
小雪时节,寒风虽起,人间却自有烟火暖意。各地的习俗,是刻在骨子里的冬日记忆,更是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
饮食上,“冬腊风腌,蓄以御冬”是不变的传统。人们开始腌腊肉、灌香肠,将五花肉用盐、糖、料酒等调料腌制后,挂在通风处晾晒,油脂慢慢析出,香气弥漫整条街巷;

南方盛行晒鱼干,渔民们将捕获的鱼洗净、切块、腌制,在阳光下晒得金黄,成为冬日餐桌上的鲜美;
江南地区有吃糍粑的习俗,将蒸熟的糯米捣烂,制成软糯的糍粑,蘸上红糖或黄豆粉,一口下去,暖意直达心底;
而在北方,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是小雪的标配,羊肉温补,驱寒暖身,驱散冬日的所有寒凉。
民俗活动中,扫雪祈福是质朴的心愿。北方人家若遇初雪,会清扫庭院积雪,寓意“扫去烦恼,迎来吉祥”;南方则有腌制冬菜的习惯,白菜、萝卜洗净晾干,放入坛中腌制,待到寒冬腊月,便是一碗清脆爽口的下饭菜,为单调的冬日饮食增添滋味。这些习俗,不仅是对生活的热爱,更是对寒冬的温柔抵抗。

03
暖护身心,安然过冬
小雪时节,气温骤降,寒气袭人,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核心在于“温补”与“保暖”,让身心在寒冬中保持活力。
饮食养生,宜温宜补。可多食用红枣、桂圆、山药、萝卜、栗子等温补食材。同时,要少食生冷寒凉之物,如冰淇淋、冷饮等,避免损伤脾胃阳气。适当进补,可选择羊肉、牛肉等温补肉类,搭配枸杞、当归等药材煲汤,既能抵御严寒,又能滋养身体。
起居养生,重在保暖。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气的积蓄。出门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颈肩腰、手脚等部位,避免寒气侵入。适度运动也不可或缺,可选择散步、太极、慢跑等舒缓的运动,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在严寒时段剧烈运动,以免耗伤阳气。
情志调节,亦不可忽视。冬季万物凋零,容易让人产生抑郁、低落的情绪,要学会保持心情舒畅,可约上好友煮茶聊天,或静心读一本好书,或欣赏冬日景致,让心境如冬日暖阳般明媚,抵御“冬郁”的侵袭。
重庆亦有很多可以赏雪玩雪的地方,比如武隆仙女山、南川金佛山、丰都南天湖、巫溪红池坝、奉节茅草坝、彭水摩围山等,闲时约上三五好友,领略浪漫冰雪风光,也能身心舒畅。

11月17日,城口县北屏镇渝陕界梁,喜降瑞雪(无人机照片)。通讯员 唐小江 摄

11月18日,武隆区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树木、建筑被薄雪轻覆。通讯员 田鸿杰 摄

11月17日,云阳迎来今冬首场降雪。云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04
诗词如画,岁月含香
小雪是充满诗意的节气,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它挥毫泼墨,留下了诸多传世佳作。
《残菊》
【清】曹雪芹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小雪》
【唐】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小雪》
【宋】陆游
檐飞数片雪,瓶插一枝梅。
童子敲清磬,先生入定回。
除了诗词,小雪时节的生活也自有美学。窗外寒风呼啸,屋内煮一壶热茶,茶香袅袅;或临窗赏雪,看雪花漫天飞舞,思绪飘远;或捧一本闲书,在文字中寻觅温暖;或侍弄几盆绿植,在绿意中感受生机。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正是冬日里最动人的生活美学,让寒冷的日子也充满诗意与暖意。
小雪是冬日的馈赠
它让我们放慢脚步
感受生活的温度
欢迎来评论区留言
分享你所在城市的小雪景致
或是家乡的小雪习俗
愿一切烦忧,伴随飞雪飘落消散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重庆-重庆日报等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