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25》首期林志炫排名引争议 网友:被做局了!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在音乐竞技的璀璨舞台上,《歌手2025》首期竞演宛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硝烟弥漫间,林志炫的排名争议成了这场战争中最引人注目的“炮火”。这位乐坛老将,本应凭借深厚的唱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稳坐“神坛”,却意外地以改编版《悟空》收获第七名(倒数第二),这一结果瞬间点燃了观众和网友们的讨论热情,各种猜测和质疑如潮水般涌来。

林志炫一开口,那标志性的高音便如利剑般穿透舞台,直击人心。多数观众都对他那顶尖的演唱技术赞不绝口,高音的穿透力仿佛能冲破天际,情感的诠释更是细腻入微,每一个音符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有网友更是直言他“每一句音准无瑕疵”,可就是这样近乎完美的表现,却只换来了一个倒数第二的名次,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仔细探究,编曲的碎片化似乎成了“罪魁祸首”。原本气势恢宏的《悟空》,在林志炫的改编下,被拆解成了多个片段,虽然每个片段都充满了创意和惊喜,但整体听感却显得有些突兀,就像一幅拼图,虽然每一块都很精美,但拼在一起却少了那份和谐与流畅。这种独特的编曲方式,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众的投票,让一些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种“割裂感”。

与林志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白举纲、陈楚生等歌手在竞演中却被质疑存在明显失误,却依然获得了更高的名次。这就好比在一场考试中,一个认真答题、发挥稳定的优等生,成绩却不如那些粗心大意、漏洞百出的同学,这怎能不让人心生疑惑?

更让人觉得蹊跷的是,日本歌手BENI因为选曲平淡、首个出场缺乏记忆点,早早地就被淘汰出局,而林志炫的排名却仅仅高于她。这一结果瞬间引发了“保送本土歌手”的猜测,网友们纷纷怀疑节目组是不是在背后动了手脚,刻意打压林志炫,为本土歌手“开绿灯”。毕竟,在竞争激烈的舞台上,任何一点“小动作”都可能改变比赛的结果。

林志炫一直是个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歌手。这次他选择融合京剧元素的《悟空》,本意是想通过石狮图腾、唐三彩灵感造型等向国际歌手传播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的艺术瑰宝。可没想到,这种创新却并没有得到所有观众的认可。

部分观众认为,京剧元素与《悟空》这首歌的意境有些割裂,就像把两种不同风格的衣服强行穿在了一起,怎么看都觉得别扭。而他在舞台上的动作,更是被网友调侃为“跳大神”,原本充满艺术感的表演,瞬间变成了一场让人啼笑皆非的闹剧。这不禁让人思考,在追求创新和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如何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让观众既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又能接受和理解这种创新呢?

除了排名争议,节目组的投票机制也成了大家吐槽的焦点。直播投票未公开具体票数,这就好比一场比赛,观众只知道结果,却不知道选手是如何得分的,难免会让人产生怀疑。而且,观众群体可能偏向流量艺人粉丝,这就导致了专业性与大众审美的冲突。

就拿格瑞丝·金斯勒(Grace Kinstler)来说,她的机能强劲,唱功更是没得说,可却只排名第六,被质疑受国籍因素影响。这让人不禁感叹,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专业实力似乎已经不再是决定比赛结果的唯一因素。而单依纯凭借原创歌曲《珠玉》夺冠,虽然体现了年轻歌手的实力,但也反映了流量与资历的平衡。节目组似乎在努力迎合年轻群体的口味,不惜压低资深歌手的排名来制造话题,这种做法虽然能吸引眼球,但却也让比赛失去了原本的公平和公正。

林志炫一直坚持“ONE take”理念,追求现场真实表达与创新,他就像一个孤独的行者,在音乐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尝试。这次在《歌手2025》的舞台上,他的争议表现其实也是他艺术实验的延续。

有乐评人建议他“先打安全牌”,毕竟在这个充满竞争的舞台上,稳扎稳打才是上策。但粉丝们却纷纷呼吁尊重他的突破自由,认为艺术就应该有创新和尝试,不能总是墨守成规。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在追求艺术突破的同时,是否应该考虑观众的接受程度?毕竟,音乐是给观众听的,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自我表达,而忽略了观众的感受,那么这种艺术又有什么意义呢?

林志炫在《歌手2025》首期的排名争议,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它不仅仅是一个歌手排名的问题,更反映了当下音乐竞技节目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投票机制的不透明、专业与大众审美的冲突、创新与传统的平衡等。希望节目组能够重视这些问题,给观众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舞台,让真正的音乐才华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尊重。而林志炫,这位在音乐道路上不断前行的老将,也希望他能在未来的比赛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方向,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


(资讯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