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好时机 年轻人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企业头条联合数字乡村服务团队对卢松进行访谈。卢松是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莲峰镇后山二社人,2007年大学毕业以后,先后在广东省东莞市、永善县的公司做销售管理工作;尝尽了职场的酸甜苦辣,在不断摸索中寻找自己的人生之路及人生价值。在工作中,他不断思考生活。懂得了生活的经历是我们每个人最好的老师,而且生活对待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而面对生活,有的人选择逆来顺受,一生碌碌无为,在平庸中死去;有的人选择抗争,抗争他所认为的一切的不满,认为工资低和老板抗争;认为同事不好,和同事抗争;认为别人都欠他的,就和所有人都抗争,这种人不论做什么事都不会从一而终,只会在不满和愤怒中度过;只有少数人接受了生活,学会各种生活技巧,对待任何困难都能迎刃而解。他学会了接受生活,更明白只有通过创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以在他2014年成立自己公司之前,一直在做准备。他明白从职场到创业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准备工作

不打无准备之仗,创业亦是如此,在创业之前,需要学习并积累自己的能力以面对创业,这期间,他学习的途径有:一是学习别人的成功经历,从中体会他们的处事能力;二是在工作中通过跳槽寻找自己喜欢的行业然后用心做下去,积累经验,等待创业时机。

第二阶段:选择项目开始创业

其实当在一个行业工作一段时间,熟悉并积累了创业必要的资金之后,就可以开始创业了,创业项目的选择尤其重要。然后,需要为自己的创业做一系列规划并按照计划实施,同时兼顾生存,赚取第一桶金,才有盈利和发展的可能。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是很关键的一步,在这过程中,作为创业者,则需要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更新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发展路径以及经营模式等。这时的他,从一名球员转化为了教练,还要让自己手下的每一个球员都逐步到位,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战术,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四阶段:创新创业,价值提升

在经历了几年创业后,更值得思考的是自己事业的价值所在,这是事业稳步、长远发展的根基。在乡村,能实实在在带领村民创收,为当地百姓做点实事是他事业的根基,是他所追求的价值。2018年开始,他积极参与政府脱贫攻坚工作,带领地方人民提高生活水平。2021年,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主导推动当地的乡村数字化工作,建立专业服务团队,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返乡后根据高寒冷凉山区气候资源特点,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和闲置土地,以“企业+基地+农户”为载体,探索土地流转经营新机制,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2014年创办了云南永峰农业有限公司,流转农户土地500余亩,建立了马铃薯、万寿菊、党参、天麻、花椒种植基地,带动57家农户积极参与,促使农户增收,户均增收2万余元,为当地创收一百多万。采取“公司+基地+种植大户”的形式,发动党员牵头与种植大户、农户签订土地流转的供销协议,实行保护价代销,形成长期稳定的市场供求。将零星种植与规模化种植相结合,盘活闲置土地,带动产业发展。

      经过多年创业,他感知到年轻人要勇于尝试,也要理性选择,面对未知领域时一定要做足准备再出手。选择创业方向时,多听取前辈们的建议;再加上自己不断学习,才能避免了盲目创业。同时,不要以为自己是大学生就什么都比别人厉害,农村也有很多能人,尤其是在农业领域。从刚开始创业,我就经常向周围经验丰富的农户取经,学习每个人的长处,再融会贯通总结经验,才有了自己一步一步的成长。

      今年卢松选择参与数字乡村、乡村振兴工作,为北京拓荒未来双创企业提供线下服务,为的是能把当地原生态、绿色的产品销售到外地,这是一件光荣又艰辛的工作,但为了带领当地百姓创收,他坚决要把这项工作做好。他为了线下服务团队的建设煞费苦心,让当地政府感到很欣慰,也给了他大力的支持。

      卢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在当今时代,年轻人返乡创业是一条大有可为之路,是有思想、有想法的年轻人可以尝试的一条新路。当代年轻人应该向卢松学习,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抓住创业好时机,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上是他在和我们沟通过程中,对自己走过的路的一些思考和陈述。从他的讲述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敢想敢做,且目标感很强的人,对自己的人生定位清晰,对人生价值的实现有规划。是我们当代年轻人值得学习的榜样。


(资讯政策责编:陈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