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以为家里干净整洁了,就能远离健康隐患了。
然而,表面的干净并不等于真正的卫生,尤其是一些我们常用的生活物品,恰恰就是“霉菌的温床”。
比如下面这6个物品,就是典型的“霉菌重灾区”,并且很多人每天都在用,却从没有注意。
一、吸管杯
吸管杯家里都有吧,如果家里有娃的话,可能还会有很多个。比如喝水一个,喝奶一个,外出带一个等。
然而,就是孩子每天用的水杯,却隐藏了大量的“霉菌”。从吸管套到吸管,从杯盖到重力球,霉渍无处不在。
网友@Riweee:本以为吸管套很干净,突然奇想用棉签一擦,简直天都要塌了,里面全都是霉渍,也不知道有多少下肚了,果断扔掉,再也不用吸管套了。
如果说吸管、杯盖,还可以拆开清洗的话,那么重力球就是最难清洗的地方。由于是密封结构,即便内部“发霉生锈”了,你也不一定能看到,极大危害了健康。
建议:吸管杯硅胶配件部分,一定要拆开清洗,重力球可以剪掉不要。
二、水槽皂液器
水槽自带的皂液器,本质上是为了方便我们灌装洗洁精,提升清洁效率,以及减少台面占用。
可实际上,且不说它好不好用,容易发霉倒是真的。
网友@紫娃:不知道是不是洗洁精太稠了,用了一段时间,皂液器就按不出来了,后来就想着把皂液器拆下来看看。
这不拆不知道,一拆吓一跳,没想到水槽自带的洗洁精瓶子都发霉了,并且还有一股酸臭味,太恶心了。
建议:可以网购皂液器延长管连接洗洁精瓶子使用,免去灌装麻烦的同时,也方便了清洗软管。
三、冰箱门密封圈
大多数家庭在清洁冰箱时,都是将表面擦一擦,并认为表面干净了,没有异味了,冰箱就干净卫生了。
可实际上,冰箱门的密封圈才是最需要清洁的地方。由于常年处于冷热交替的环境,且清洁不足,很容易沦为“霉菌的温床”。
网友@淡蓝天:如果不将冰箱门封条扒开,我估计永远都找不到我家冰箱有异味的原因,缝隙内已经严重发霉发黑了。
建议:断电拆下来用酒精擦洗,完全晾干后再装回去,差不多半年洗一次,3~5年更换一次。否则,可能会因弹力滋性降低,影响到冰箱的冰冻效果。
四、洗衣机投料盒
洗衣机密封圈容易发霉,这个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由于能看见,只需要给“纸巾泡点84”再敷上去,就可以轻松清洁干净。
然而,真正容易被忽略的,其实是放置投料盒的仓体空间。
网友@刺儿:若不是邻居家的安装师傅提醒,我都不知道这里这么脏。要知道进水口就在内部,长期不清洗,就等于每次洗衣服时,水从出来的那一刻就被污染了。
分享一个我琢磨的清洁方法:
1)找2块超厚的海绵,厚度和仓体差不多就行,再用塑料袋包上。
2)洗脸巾倒上醋精,包在海绵塑料袋上,然后塞到仓体内,让进水口和洗脸巾充分接触上。
3)静置2小时后,用夹子夹洗脸巾或者用长点的刷子清洁,仓体内的水垢、水锈就能轻松清洁干净了。
建议:一般1个月清洁一次,水质不好的地区,提升清洁频率。
五、空调出风口
在传统的观念里,空调一般只需要清洗个过滤网就行了。毕竟过滤网是最直观,最容易积灰的地方。
可实际上,空调出风口才是真正的“霉菌温床”。
由于长期处在冷热交替和潮湿的环境下,很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继而对室内的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的污染。
网友@十一:奉劝大家都去检查一下家里的空调出风口,我这空调才用两年,内部就已经严重发霉了。难怪每次开空调时,都有一股臭臭的味道,太膈应人了。
建议:换季使用空调前,请师傅过来做一次深度清洗。要知道你能看见空调出风口发霉,就说明内部污染更加严重了。
六、洗碗海绵擦
不少家庭在生活中,都喜欢用海绵擦洗碗,软软的,起泡快,可以很轻松地就把餐具清洗干净。
可实际上,海绵擦却是公认的“细菌培养皿”。甚至央媒都提醒过,一块长期使用的海绵擦,每立方厘米的细菌高达540亿个,严重危害了免疫力较低的人群。
造成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海绵擦为疏松多孔结构,内部残留的水分和食物残渣,刚好为细菌滋生提供了绝佳的潮湿环境,哪怕晾干了,也依然藏有很多顽固的细菌孢子。
建议:使用丝瓜络、竹纤维抹布洗碗,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直接用洗碗机。如果一定要用海绵擦,就一周一换。
其实,生活中的一些“大病小灾”,往往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虽说和细菌共存已经成为了我们的生活日常,但能避免的话,还是尽量避免。毕竟一个真正干净的家,才是健康生活的底气。
(本文由齐家安安整理编辑,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删除!)